帝国的军事机器一旦开动,便惠及到了每一个层级。
那一百二十个警备治安师,也迎来了鸟枪换炮的时刻。他们手中的老旧杂式步枪,全部换装为德制Kar98k,轻重机枪换装为MG34/42,迫击炮也换装为德制81毫米迫击炮。
其中,七十八个警备治安步兵师,经过这次换装,其火力水平已经相当于一个没有重炮和坦克的“弱化版”标准国防师。
而十四个治安军炮兵师,则被改编为了十四个独立的炮兵旅。虽然编制简化,但装备却全面升级:
一个75毫米野战炮营(12门 75毫米 Feldkanone 38野战炮)
一个81毫米迫击炮团(24门 Kz. 8 cm Gr.W. 42迫击炮)
一个88毫米高平两用炮营(12门 88毫米 Flak 88防空炮)
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 105毫米 lFH.18/40榴弹炮)
一个150毫米重型步兵炮(12门15 cm sIG. 33重型步兵炮)
一个210毫米火箭炮营(12门 210毫米 Nebelwerfer火箭炮)
一个自行防空炮营,装备12辆旋风自行高炮
全旅编制4000人,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区域火力支援中心。
十四个骑兵师,也得到了相应的装备更新换代。十四个装备老旧龙式的坦克师没有换装。
最能体现帝国殖民统治艺术的,是对殖民地协防军的武装。
治安军换装下来的旧装备,并没有被扔进仓库,而是被精心挑选、翻新后,用来武装那些由土着组成的殖民地协防军。
王铭甚至下令,用这些旧式火炮,新组建了十四个殖民地炮兵旅。这些炮兵旅的构成,充满了帝国的精明与算计:
人员构成:旅中负责操作火炮的,是三千名经过精心挑选、被认为“最为忠诚”的殖民地土着士兵。
军官团队:所有的军官,从排长到旅长,全部由大夏帝国军官担任。
监督力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每个殖民地炮兵旅,还配置了一个两千人的警卫团!这个警卫团,从士兵到军官,百分之百由大夏人组成,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监督和“保护”这些土着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