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江东军后方大乱,一支兵马从后方突袭,迅速冲破江东军的阵型。
孙策得知韩当将军麾下的溃军叛变后大惊失色。
他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支兵马一直忠诚于他的父亲孙坚。
然而现实告诉他,这支兵马并非韩当的人,而是另有他人。
此刻,孙策脸色骤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大喊道:“纳命来!”
人群中爆发出高喊之声。
蓝玉冲破江东军阵型,直逼孙策背后。
与张辽一同夹击孙策。
蓝玉高喊:“皇叔麾下蓝玉,领教孙策高招!”
随即策马直取孙策。
孙策大怒,意识到这是刘备的兵马,利用韩当的尸首骗过他。
战斗激烈,孙策独自对抗张辽和蓝玉,但江东军已节节败退。
部将建议孙策撤退,但孙策倔强不退,四周江东兵已溃不成军。
局势危急,部将再次劝孙策撤退。
孙策无奈下令撤退,江东军向南溃逃。
张辽和蓝玉抓住机会,急忙下令不追击。
随后,一名亲卫兵得到刘备的双股剑,伪装成江东军士兵,奉命去寻找孙坚。
张辽嘱咐亲卫兵务必按照计划行事。
孙坚接到命令后率领军队迅速行动。
消息传来,其长子已经战胜刘备,并缴获了他的随身兵器。
士兵们高兴地带着好消息与孙坚汇报。
同时,他的长子还有命令要传达给孙坚,刘备已经败退,正在向东海和琅琊方向撤离。
孙坚需要率领军队向东追赶刘备,他的儿子将用双股剑去彭城传递信息给周瑜和黄盖,散播刘备已死的消息,扰乱吕布军方的军心。
孙坚在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下令全军东进拦截刘备。
军队迅速改变路线前往目的地。
到达彭城后,由于近期战事频繁,城头上守城的将士十分疲惫,且目前处于交替防备阶段。
夜色中,袁军将士正在巡逻,负责值守的校尉在确认一切正常后稍作休息。
他感叹这场大战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城中士兵面对刘备与孙坚的兵马,信心丧失殆尽。
军中将士人心惶惶,若非袁术僭越称帝,册封官职,提振士气,恐怕早已无心守城。
东门校尉长叹不已,期盼这场混战能早日结束。
彭城已被敌军四面合围,即便东门敌军撤兵,整个彭城也难支撑长久。
身为守城校尉,他忧心忡忡,思索着若彭城失守,刘备和孙坚的态度未知。
他身为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原属陶谦麾下,后投降袁术以保性命。
如今眼见袁术大势已去,他并不想为袁术牺牲,更倾向保全自身。
夜色中,他的思绪纷繁复杂。
军侯的提问引发众人讨论,他们均对守城前景感到悲观。
东门校尉等人谈论冀州等地的富饶与刘备兵强马壮的实情,心生羡慕。
众人心神不宁,均认为与刘备交战并非明智之举。
校尉巡视时,发现周围巡逻的士兵越来越少,脚步声也越发稀疏。
陶商与陶应兄弟二人重获自由,被简雍秘密放出。
二人重返城头,面对东门校尉及其一众军侯时,陶商用刀架在其颈侧逼其投降。
东门校尉震惊之余,意识到这是陶家军的反击,而他自己率领的兵马,本质上仍是陶使君的军队。
因此他迅速作出决定,选择跟随陶商,共同对抗袁术。
陶商吩咐陶应去启动城门机制,准备迎接卫将军的军队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