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虹面对四个伪仙的挑战,虽可轻松应对,但他秉持着一种信念:强不强是一时之事,帅不帅是一辈子的事。
即使周围无人,他依然注重自己的风采展现。
在解决这四人后,他再次挥出阙春秋之剑,破开气运光柱。
瞬间,昊光直冲九霄,气势磅礴。
皇陵之上的金龙吞噬了所有气运,体型膨胀,龙威四溢,双目燃烧起金色气焰。
然而,薛虹手中的木剑虽有大黄庭真气加持,但终究是凡木所制。
连续两次挥剑后,剑身被生死两意侵蚀而报废。
撤去真气后,剑化为飞灰。
薛虹轻叹一声,转身飞向京城。
在隆庆帝虽被光芒所惊,但并未深究。
他对天人感应之说持怀疑态度。
自登基以来,他致力于改善国家各种问题,努力为百姓谋福利。
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天灾依旧不断。
隆庆帝明白,天不足信,人祸才是主要原因。
他决心打击朝堂上的 ** 官员,让朝堂焕发新生。
如今国内问题大半已解决,隆庆帝的目光投向北方广阔土地及周边小国。
退朝后,他单独召见了薛虹,两人在地图前进行深入交谈。
薛虹向隆庆帝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隆庆帝抬头,见少年行礼,道:“爱卿来了,赐座。”
朕召你前来,欲闻卿对征伐东瀛之事的看法与策略。”
薛虹回应:“陛下,东瀛不仅有丰富的银山,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也独特。”
敢问陛下,大明之统治是否已遍及天下每一寸土地?每一民皆为我大明之臣?”
隆庆帝深思后道:“天下之大,岂止于大明之地?然蒙古诸部,已制衡我大明多年。
但朕志在打造一个吏治清明、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之国度。”
薛虹道:“陛下之志宏大,但一统天下非一代人之功。
遥想大秦孝公时期,六世之余烈始能东出,一统六国。
陛下若有雄心壮志,必能开创一代伟业。”
隆庆帝道:“朕欲效仿秦孝公,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朕不仅希望在我这一代完成霸业,即使未能如愿,子孙后代亦将继续努力。
朕要将此写入国策,直至完成大业!”
薛虹感慨万分,道:“臣愿为陛下斩尽前路之敌!关于东瀛之事,臣认为东瀛虽有人口众多,但军力有限,根基不稳。
若出兵七万,可轻易横扫全境。
然而……”
隆庆帝追问:“然而什么?”
薛虹道:“东瀛人民慕强且擅长学习。
若仅占领而不加以同化与镇守,恐怕效果难以持久。
征服东瀛易,长治久安难。”
隆庆帝听后深以为然:“你提到了‘鞭长莫及’与‘移民同化’。”
他沉思后让薛虹退下。
大明广袤领土之外,拥有无尽未开发的土地,分封诸侯、派遣官员治理是可行之策。
如此,既能调和内部矛盾,又能传播华夏文化之魅力。
远途移民西方不切实际,耗费巨大且距离遥远。
华夏血脉之延续至关重要,需让天下人以此为荣。
在薛府中,宝钗与黛玉正在园中游玩。
宝钗鼓励黛玉多外出活动,黛玉则好奇询问宝钗关于一个神秘房间的情况。
宝钗解释那是薛虹的丹房,虽名为丹房但并不是炼制长生不老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