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分析,她又觉得自己蛮有几分胜算。再看看罗菡菓,以她对同学的了解,这些条件罗菡菓同样满足。
当李意浓第三次抬起头来,重新环视食堂里的青年医生时,粗粗估算了一下,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应该不会超过10%。像他们这种在全国范围内有名有号的大三甲医院,青年医生少说也有三四百人,10%的话,大概也就是三四十人。这三四十人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博士生名额,压力依旧不小,但比起之前想象的那种激烈竞争场面,似乎又多了几分希望。
罗菡菓继续在李意浓面前感叹:“能赶上傅主任开恩科招博士生,简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关键是这一届博士生带完之后,谁也说不准傅主任还有没有精力再带一届博士生了,搞不好这次是关门弟子。”
李意浓深有同感,卖力的点头,认真的“嗯嗯嗯”。
她不禁在脑海中幻想起来,如果自己真能成为傅主任的博士生,那在临床上的身份可就是草鸡变凤凰了。以后在胸外手术领域,自己或许能拥有个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能够站在举世瞩目的手术台上给后生晚辈录教学视频,拯救更多的患者,被一个又一个家庭感恩。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罗菡菓揽过英才的肩膀:“意浓,你就是太执拗了。当初在普外轮岗的时候,和赵主任关系搞得那么僵,最后没能留下。你想想,这几年要是一直在普外,先不说收入高低,至少在大型手术方面,可比在急诊科锻炼的机会多多了。”
李意浓听着这话,一时说不上来是赞成还是反对。罗汉果说的确实句句在理,自己在急诊科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客观来说,劳动负荷是罗菡菓的1.3倍。可每天做的抢救工作,虽然关乎患者生死,意义重大,却很少能遇到那种高精尖的医疗场景,缺乏外科执刀技术方面的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在罗菡菓说这些之前,李意浓自己就已经默默对比过和其他科室同学的差距。论谁能凭借一己之力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她自信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同学。可那些高精尖的手术,她这几年确实因为科室性质的原因,没有机会上手。
并非不渴望金钱,也不是不追求物质,李意浓只是不屑于用损人利己的方式去获取。但对于医学殿堂上一颗颗闪耀的明珠,那些代表着医学顶尖技术的高精尖手术,她心里怀着无限的向往,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触及并掌握,在某个医学细分领域内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尽管在生活中有着严重的拖延症,但在工作和学习方面李意浓不仅毫无拖延,反而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