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轮靠岸时,鼓浪屿像一张被海水冲洗出来的老照片,从轮廓变为实景。几乎没有机动车的轰鸣,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和隐约飘来的海鸟鸣啼。这座岛果然如攻略里说的那样,连风里都裹着几分慵懒的诗意。
踏上码头的石板路,最先撞进眼里的是成排的榕树,气根垂下来像老人的胡须,遮住了半条街的阳光。沿街的房子高低错落,红瓦的屋顶上爬满三角梅。粉的、紫的花从墙头溢出来,落在青石板路上,像幅颇有些配色技巧的油画。
这里的老房子都带着点“混血”气质,闽南红砖厝的燕尾脊上,可能顶着个巴洛克式的浮雕。骑楼的拱券里,雕着中式的缠枝莲纹样。墙面上的斑驳痕迹,是海风与岁月共同刻下的印章,每一道裂纹里都像藏着又新又旧的故事。
她们住的民居就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是栋三层的小洋楼,木门上雕着繁复的花纹,推开时“吱呀”一声。店家是对中年夫妻,介绍说这房子是太祖父年轻时建的,那会儿岛上住了好多西洋人,本土的商人们也大多做的是买办生意,所以房子都学着洋派的样式盖。
二楼的房间带着个小阳台,摆着两把藤椅,往下看能瞧见院子里的老凤凰木,树影落在地板上,晃悠悠的像钟摆。
褚攸宁趴在阳台上的精美铸铁栏杆边,深吸一口气:“姐姐,快闻,空气里有……香味儿!”
李意浓走过来,果然闻到一股混合着花香与旧木头的味道,清淡却让人安心:“这房子比酒店好多了!”
褚攸宁摸着墙上的木质护墙板,眼睛亮晶晶的:“像住进了……电影里。”
稍作休息,小情侣沿着巷子往外逛。岛上的路像迷宫,明明看着是直的,转个弯却突然冒出几级石阶。刚路过一家爬满炮仗花的院门,回头时却找不到了。
褚攸宁拿着手机导航,走两步就被路边的花吸引,走三步又蹲下来拍石板路上的青苔,李意浓跟在后面,笑着说小祖宗“比导航还不靠谱”。
走到国姓井附近时,一个穿花布衫的小姑娘拦住了她们,手里端着个托盘,上面摆着几个小茶杯:“尝尝我们家的花果茶呀,都是鲜花做的,免费试喝。”
杯子里的茶水颜色很好看,浅黄的是柠檬草,粉红的是玫瑰,紫色的是蝶豆花,在阳光下像透明的宝石。
褚攸宁很有兴趣,接过来抿了一口:“嗯,好喝!”
“再尝尝这个洛神花,酸溜溜的很解腻。”小姑娘又递过来一杯。
李意浓在旁边拉了拉小祖宗的衣角:“别喝了。”
褚攸宁却已经接过来了,咂咂嘴:“真的不错,姐姐……也尝尝。”
李意浓拗不过她,浅尝了一口,确实清爽,但心里已经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