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霍门鼎盛:禹山云皆列侯尊

汉阙惊澜 桃园山人 1700 字 7天前

博陆侯府的中庭,此刻已成了人间极乐的幻境。

宾客如云,冠盖如雨。朱紫公卿,勋贵宗室,但凡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尽数汇聚于此。觥筹交错,笑语喧阗,丝竹管弦之声震耳欲聋。百戏班子在庭院中央卖力表演着角抵、跳丸、寻橦(爬竿),矫健的身姿在灯火通明中翻飞,引来阵阵喝彩。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不自觉地汇聚在正堂中央那方巨大的紫檀木主案上。案后,霍光端坐着,一身深紫色的常服,神情沉静如水,与周遭的喧嚣浮华格格不入。他手中把玩着一只温润的青玉酒樽,目光看似落在庭中百戏,实则深不见底。

宣帝刘询坐在霍光右下手稍低的位置,一身玄色常服,姿态恭谨。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年轻新君的温和笑意,目光随着众人的喝彩而移动,偶尔与霍光低声交谈两句,举止间全是对“仲父”的敬重与信赖。唯有他拢在宽大袖袍中的左手,指腹无意识地、一遍遍摩挲着袖袋里那枚许平君亲手缝制的旧剑穗绳。粗糙的麻线纹理,是这金粉浮世里唯一能让他保持清醒的锚点。

“陛下圣恩浩荡!大将军辅政功高!”大鸿胪韦贤的声音洪亮地压过了丝竹,他高举着鎏金酒樽,满面红光,“值此霍府盛筵,陛下恩旨降下,实乃霍氏满门荣光!臣等,为博陆侯贺!为陛下贺!为社稷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宣帝身上,喧闹声为之一滞。宣帝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带着一种近乎真诚的喜悦。他缓缓站起身,早有侍立一旁的中常侍捧着一个沉重的紫檀木盘上前,盘中铺着明黄的锦缎,上面赫然并列摆放着三卷以金丝束扎的诏书,诏书旁是三枚崭新的、在灯火下闪耀着不同光泽的侯印——一金一银一铜,以及与之相配的紫色绶带。

宣帝的目光扫过霍光身后侍立的三位年轻子弟——霍禹,霍山,霍云。三人皆身着崭新的锦袍,腰佩玉带,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飞扬之色,如同三柄急于出鞘、锋芒毕露的利刃。

“霍大将军,”宣帝的声音清朗,带着新君特有的朝气,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自先帝托孤以来,大将军殚精竭虑,匡扶社稷,安定朝野,功勋卓着,泽被苍生。朕虽年少,亦知霍氏一门,忠贞体国,实乃我大汉栋梁之材!”他语气诚恳,带着浓浓的孺慕之情。

他先拿起那卷束着金丝带的诏书,目光落在霍禹身上:“霍禹!”

“臣在!”霍禹一步跨出,声如洪钟,单膝跪地,头颅高高扬起,目光灼灼地盯着宣帝手中的诏书和那枚金印。

“尔父功在社稷,尔身为嫡嗣,克绍箕裘,忠勤可嘉。今特旨,封尔为博陆侯,嗣大将军爵位!望尔谨守祖德,不负朕望!”宣帝朗声宣读,将诏书和金印递出。

“臣霍禹,叩谢陛下天恩!必当肝脑涂地,报效陛下!报效大将军!”霍禹声音洪亮,双手高举过头顶,恭敬地接过那象征着他继承霍光政治遗产的金印和诏书。金印入手沉甸甸的,冰冷的金属质感却让他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他站起身,将金印高高举起,环视四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与傲然。宾客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更热烈的恭贺声浪。

宣帝脸上的笑容不变,又拿起束着银丝带的诏书,看向霍山:“霍山!”

霍山比霍禹沉稳些,但眼底的狂喜同样无法掩饰,他快步上前跪下:“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