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尚书台隙:安世延年渐疏霍

汉阙惊澜 桃园山人 1880 字 5天前

书房布置雅致,紫檀木书架林立,卷帙浩繁。空气里弥漫着上等松烟墨的清香和书卷特有的陈年气息。然而此刻,一股更加浓烈、更加刺鼻的气味,却霸道地撕裂了这份雅致——是某种织物剧烈燃烧后散发的焦糊味!

张安世站在巨大的紫檀木书案前。他依旧穿着深紫色的官袍,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如水,看不出丝毫波澜,唯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深处,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手中,并未捧着书卷,而是紧紧攥着一卷帛书!

小主,

那帛书显然年代久远,边缘已经磨损泛黄,但保存得极其精心。帛书展开的部分,赫然是用极其工整、力透帛背的篆书抄录的《孙子兵法》!字迹雄浑遒劲,笔锋如刀,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更透着一股洞悉世事、掌控全局的沉稳智慧——这正是霍光盛年之时,亲手抄录赠予当时还只是他帐下幕僚、前途未卜的张安世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张安世的目光落在帛书开篇这熟悉的字句上,眼神有瞬间的恍惚。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武帝朝风云际会中崛起、在昭帝朝力挽狂澜、深沉如海、算无遗策的霍大将军。正是这份抄录的《孙子》,伴随着他张安世从一个小小的幕僚,一步步走到今天尚书仆射的高位。这帛书,是恩典,是信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知遇之恩。

然而…

霍禹、霍山、霍云那三张在权势和放纵中日益扭曲的面孔,霍显那歇斯底里的疯狂,宣帝深不可测的眼神,丙吉无声的行动,魏相冰冷的弹劾…还有那长安市井流传的、如同诅咒般的童谣“霍氏灶,烟火盛,烧尽未央宫阙栋”…所有的画面,所有的声音,如同沸腾的岩浆,瞬间冲垮了张安世心中那点残存的、对旧日恩主的温情与幻想。

霍门将倾。

这四个字,同样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他比杜延年看得更清楚。霍光这棵大树,根须早已被蛀空,树干已被内部的贪婪和疯狂腐蚀得千疮百孔,倾覆只在旦夕!而他张安世,作为曾依附于这棵大树的藤蔓,若不及早抽身,必将随之化为齑粉!

张安世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他紧攥着帛书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指节凸起,微微颤抖着,透露出内心的惊涛骇浪。他不再犹豫,也无需犹豫。

他猛地转身,大步走向书房角落那只巨大的、用来取暖的青铜炭盆!盆中,上好的银霜炭正无声地燃烧着,散发出融融暖意,橘红色的火苗安静地舔舐着空气。

张安世走到炭盆前,停下脚步。他最后看了一眼手中那卷承载着半生荣辱、恩情与过往的帛书,眼中最后一丝复杂的光也归于沉寂,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他手臂一扬!

那卷由霍光亲手抄录、曾被他视若珍宝的《孙子兵法》帛书,如同断翅的鸟,划过一道绝望的弧线,带着张安世与霍氏过往所有的羁绊,义无反顾地,投向那盆炽热的炭火!

“呼——!”

帛书落入炭盆的瞬间!橘红的火苗如同被注入了狂暴的生命力,猛地向上蹿起!贪婪的火焰瞬间舔舐上坚韧的丝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