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项:耳目之淬。
赵小刀则负责重塑情报网络。他在窑洞另一角,用炭笔在平整的砖墙上勾勒出简易的京城坊图,点出已知的各方势力节点和眼线布置。
“单线联系,纵向管理。”赵小刀斩钉截铁地定下新规矩,“从今往后,你们每个人手下发展的眼线,绝不允许互相知晓身份! 传递消息,用死信箱、特定标记、或者利用市井杂音掩护的暗语。一旦某条线暴露,必须能像壁虎断尾一样,立刻切断,绝不牵连整体!”
他详细讲解如何甄别信息的真伪:通过不同渠道交叉验证,分析信息提供者的动机和可能受到的胁迫,甚至主动释放假消息,观察对手的反应来验证猜测。他模拟各种突发情况,考验手下在被跟踪、被盘问、甚至被扣押时的应变能力和保密底线。目标是打造一张 “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韧性极强” 的隐形信息网。
第三项:心智之淬。
这部分,由沈炼亲自主导。他不传授具体招式,而是进行更高层面的案情推演和思维训练。
他在窑洞中央的空地上,用石子、木炭摆出简单的沙盘,模拟永嘉郡王府案乃至更复杂的虚构场景。“假如,我们是成国公府的护卫教头,接到灭口‘巧手刘’的命令,我们会怎么做?会选择何时、何地动手?如何规避锦衣卫的耳目?”沈炼抛出一个个刁钻的问题,逼迫众人跳出自身立场,站在对手的角度去思考、去布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引导团队进行 “逆向思维” 训练:从结果反推原因,从现象追溯本质。例如,“黑衣杀手为何要夺走‘巧手刘’身上的某样东西?那东西可能是什么?对谁有价值?” 通过层层设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锻炼在迷雾中捕捉关键逻辑链条的能力。
他还开始系统地传授追踪与反追踪、密写与破解、伪装与识破等高级技巧。这些不再是锦衣卫教案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融合了他多年出生入死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苏芷晴在器物鉴定中提供的技术支持,更具实用性和隐蔽性。
训练常常持续到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窑洞内,汗水浸湿了地面,粗重的喘息声与低沉的指令声交织。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眼神却愈发锐利、明亮。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超越言语的、更深层次的默契,在无声中悄然滋长、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