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名字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照亮了他的思绪。
郑坤。郑希忠。
指挥同知,自己的副手之一。
骆安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开始仔细审视这个人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力方面: 郑坤并非锦衣卫世家出身,是靠着实打实的功绩一步步爬上来的。尤其是永嘉郡王府那桩案子,虽然最终对外宣称是江湖盗匪所为,但骆安凭借其掌控的信息网,深知内情远非如此简单。郑坤在其中的处置,尤其是在平衡各方势力、控制案件影响范围、以及最终“顺利”结案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谨慎、机变和对政治分寸的精准把握。这种能力,正是眼下这个烫手山芋所需要的。
郑坤为人圆滑却不失底线,懂得权衡利弊,深知官场规则。他不会像李千户那样莽撞,也不会像孙千户那样轻易被利益绑架。他清楚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什么该查到什么程度。这种“滑头”,在此刻,反而是一种难得的优点。
作为指挥同知,郑坤的地位已然不低,但与那些根基深厚的千户相比,他的“根”还在北镇抚司,还在他骆安的手下。他需要倚仗骆安的信任来巩固地位,短期内背叛的成本极高。而且,将此案交给他,既是极大的信任,也是一种无形的捆绑。办好了,他郑坤前途无量;办砸了,他第一个掉脑袋。这种利害关系,会迫使他竭尽全力。
当然,用郑坤也有风险。此人心思深沉,难免会有自己的算计。但骆安自信,以他的手腕和在北镇抚司的根基,足以掌控局面。关键在于,要给予足够的压力,让他明白此事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全力以赴。
思虑及此,骆安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硬的决然。
他走到公案后坐下,沉声道:“来人。”
值房外候命的心腹旗官应声而入,垂手听令。
“去请郑同知过来一趟。”骆安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是!”旗官领命,快步离去。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每一刻都显得格外漫长。骆安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脑海中再次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推演了一遍。
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外停下。
“大人,郑同知到了。”
“进来。”
门被推开,郑坤迈步而入。他今日穿着一身暗青色常服,面容收拾得干净利落,眼神一如既往的沉稳中带着一丝精明。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卑职郑坤,参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