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风起青萍2

子时过半,康陵署衙那间作为临时指挥中枢的值房,成了这片死寂天地间唯一还亮着灯火的存在。窗纸被厚实的棉帘严密遮挡,只有边缘缝隙泄漏出几丝微弱的光痕,如同黑暗中巨兽谨慎睁开的眼睛。寒风掠过屋瓦,发出呜咽般的尖啸,更衬得值房内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

沈炼独自坐在宽大的榆木案后,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以及一种极度专注下的冷冽。案头,油灯的火焰不安地跳跃着,将他的影子投在身后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变幻不定。

他的面前,摊开着几张纸。左边,是赵小刀前期搜集的、关于康陵内部人员关系的简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关键名字:孙得禄孙公公、曹进忠曹公公、刘秉笔、德宝。右边,则是这两日问询的零碎记录,以及那三件至关重要的物证清单:壹号证物蓝色纤维、贰号证物海腥泥土、叁号证物鞋印拓片。

空气中弥漫着墨锭、旧纸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证物本身的异样气息。沈炼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在纸张、名单与虚空中无形的线索之间反复巡梭、勾连。

信息,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他首先拿起记录福安口供的那张纸。“腊月初……深夜子时后……享殿西北角……刘秉笔……提灯……脚步匆匆……侧窗方向……” 这些关键词,在他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模糊却诡异的画面:在案发前的某个寒冷深夜,副手掌印曹公公的心腹刘秉笔,违背常规巡查路线,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享殿最偏僻的侧窗外。他去做什么?窥探?接应?还是……进行某种不为人知的准备工作?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那份来自“胡掌柜”的密报上。“孙公公干儿子德宝……腊月里……得了一笔外财……炫耀……狐皮坎肩……” 时间点再次重合!案发前后,掌印孙公公的贴身近侍,突然获得不明来源的巨额钱财。这是酬劳?是封口费?还是参与其中的分红?德宝的嚣张炫耀,是年少无知,还是某种有恃无恐的试探?

然后,是那三件沉默却有力的物证。深蓝色的、粗糙的棉质纤维,出现在本应只有御用器物存在的玉璧托架底部,指向一个穿着特定工装的外部人员。带有海腥味的奇特泥土,出现在高处的窗棂缝隙,将嫌疑引向了与沿海相关的领域。那半个纹路奇特的鞋印,冻结在雪后的窗下,证实了确有外人以非常规方式潜入。

刘秉笔的异常行踪 + 德宝的不明横财 + 外部人员的痕迹物证。

这三者之间,看似独立,却因“时间点的高度重合”和“人物关系的潜在关联”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个大胆的、却越来越清晰的推测,在沈炼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康陵内部的高层太监孙公公、曹公公或其心腹,与外部某个与海运、走私相关的势力勾结,利用职务之便和对陵区环境的熟悉,策划并实施了这次祭器掉包案?刘秉笔深夜出现在侧窗外,可能是在接应外部人员,或进行现场勘查、布置。事后,外部势力支付了巨额报酬,德宝的突然阔绰,或许就是分赃的体现。而整个陵区系统性的档案破坏、证人口径统一,正是孙、曹等人为了掩盖真相、保护自身而进行的内部清理和封口!

内部勾结,里应外合!

这个推论,让沈炼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如果属实,那么他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桩盗窃案,而是一个盘踞在皇家陵寝内部、能量巨大、且可能牵扯到更庞大外部网络的腐败集团!其图谋之深、手段之狠、背景之复杂,远超寻常案件!

兴奋与凝重,如同冰与火,在沈炼心中交织。兴奋于终于抓住了狐狸的尾巴,凝重于即将面对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