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宋武帝刘裕:从赌徒到龙椅,又一个草根的逆袭剧本

公元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作死,派兵抢了东晋的边境。刘裕一听乐了:正愁没借口北伐呢。他亲率大军北上,把南燕的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围了个水泄不通。慕容超派人求和,说愿意当东晋的小弟,刘裕冷笑:“当初你抢人的时候,咋没想过今天?”

围了八个月,城里的人饿得吃老鼠,慕容超只好带兵突围,结果被刘裕活捉。送到建康砍头那天,慕容超还在骂刘裕“匹夫得志”,刘裕懒得理他——这是他灭的第一个国。

三年后,刘裕又把矛头对准了后秦。这次更猛,他分兵四路,自己带一路从淮河打到黄河,愣是把后秦的都城长安给占了。《宋书》里说他“戎卒二十万,旌旗数百里”,那场面,估计比过年赶集还热闹。

就在长安城里庆功的时候,刘裕收到消息:他留在建康的头号心腹刘穆之去世了。这哥们儿顿时慌了——刘穆之是他的“大管家”,没这人盯着,朝廷里那帮老家伙指不定要搞事。他连夜决定回师,临走前把儿子刘义真留在长安。结果他一走,长安就乱了套,刘义真带着残兵逃跑,连传国玉玺都丢了。

刘裕回来后气得直拍桌子,但也没办法。不过这趟北伐没白干,中原一带的人听说“刘寄奴”(刘裕的小名)来了,都提着酒壶来迎接,毕竟好几十年没见过汉人军队了。

公元420年,57岁的刘裕觉得差不多了。他逼着晋恭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登基那天,他穿着龙袍,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地里种水稻的日子,跟身边人说:“当年我要是安分当个农民,现在顶多是个里正(村长)吧?”手下赶紧拍马屁:“陛下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裕当皇帝,跟别的皇帝不一样。别人登基第一件事是修宫殿、选美女,他呢?把宫里的金银珠宝全搜出来,铸成金币银币,说要“藏富于民”——其实是他看不得浪费,毕竟穷怕了。

《宋书》里说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这话一点不假。他住的宫殿还是东晋留下的旧房子,床头挂的帐子是粗布做的,身边伺候的太监也就十几个。有回岭南的官员送了些龙眼、荔枝,他尝了尝,觉得味道不错,回头就下了道圣旨:“以后不许进贡这些玩意儿,运费比东西还贵!”

更绝的是他对自己家人的态度。他的女儿出嫁,陪嫁只有二十万钱,相当于当时一个中产家庭的家产。大臣们劝他:“陛下,公主出嫁不能这么寒酸啊。”刘裕眼一瞪:“我当年娶媳妇,花了多少钱?能过日子就行!”

他不光抠门,还特接地气。没事就穿着便服去大街上溜达,看到老百姓吵架,还会上去劝两句。有回碰到个老邻居,还记得他小时候赊酒喝的事,跟他开玩笑:“寄奴啊,你现在当了皇帝,欠我的酒钱啥时候还?”刘裕哈哈大笑,当场让人送了一坛好酒,还赏了不少银子。这魄力对比我们的曹老板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毕竟许攸喊了两句“阿蛮”,就被拉出去砍了。但别以为他是个老好人。对那些敢贪赃枉法的,他下手比谁都狠。有个大臣叫王镇恶,立过不少功,就因为私藏了点战利品,被刘裕抓起来训斥:“你要是缺钱,跟我说啊,抢老百姓的东西算啥本事?”吓得王镇恶赶紧把东西全交了出来。

他还改革了东晋的一堆烂制度。比如东晋的官员大多是世家子弟,没本事还傲气,刘裕就规定:不管出身,只要有本事就能当官。他还减轻了赋税,让农民好好种地——毕竟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知道种地有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