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留了一部分人继续围洛阳,自己带着三千精锐跑到虎牢关。窦建德觉得“李世民就这点人,随便打”,天天派兵叫阵,李世民还是老办法——不出战。等窦建德的士兵松懈了,某天早上,李世民突然带兵冲出去,直接杀向窦建德的中军大营。窦建德正在开会,听说李世民来了,吓得鞋都没穿好就跑,结果还是被活捉了。《资治通鉴》里写这事儿特别精彩:“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陈西,驰而南上,戒之曰:‘贼若不动,尔宜引归;动则引兵东出。’士及至陈前,陈果动,世民曰:‘可击矣!’”翻译过来就是“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去探路,说‘敌人动了就打’,结果敌人真动了,他就冲上去赢了”——听起来简单,其实是赌上了所有兵力的险招。
窦建德一被抓,王世充在洛阳城里彻底绝望了,打开城门投降。这一战,李世民灭了两大巨头,唐朝统一的大局基本定了。可功高震主的道理,李世民不是不懂——他回到长安的时候,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还允许他开“天策府”招贤纳士,看起来风光无限,可背后的眼睛,已经越来越多了。
李世民功劳越大,太子李建成就越慌。按说李建成是嫡长子,当太子天经地义,可李世民手里有兵、身边有人才(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些人都跟着他),老百姓提到秦王都竖大拇指,李建成觉得“再这么下去,太子之位早晚是李世民的”。
于是李建成拉着四弟李元吉,开始给李世民下绊子。先是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说“秦王私下里招兵买马,想谋反”;再是给李世民送毒酒,李世民喝了一口就吐了血,差点没死;后来又想调走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恭、秦叔宝,结果尉迟恭根本不搭理他。《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里写“建成、元吉潜谋作乱,将害太宗”,其实就是“兄弟俩想弄死李世民,保住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一开始还想忍,觉得“都是亲兄弟,没必要闹到你死我活”。可他手下的人急了——房玄龄半夜跑到秦王府,说“太子都要杀你了,你还忍?再忍咱们都得死!”尉迟恭更直接,提着长矛就闯进来:“大王要是再犹豫,我就先走了,不能跟着你一起等死!”李世民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终于下了决心。
公元626年七月初二,李世民跑到李渊面前,哭着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仅想杀我,还和后宫的嫔妃有染”。李渊听了又惊又怒,说“明天早上你们三个来宫里,我亲自问清楚”。他不知道,这是李世民设下的局。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带着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九个人,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刚进玄武门,就觉得不对劲——平时站岗的士兵不见了,周围静得能听见鸟叫。李建成刚想掉头跑,李世民从树后跳出来,喊了一声“大哥!”。李建成回头,李世民一箭射过去,正好射中他的胸口,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当场死了。李元吉吓得掉转马头就跑,李世民追上去,结果马被树枝绊倒,李元吉扑过来想掐死他,幸好尉迟恭及时赶到,一长矛把李元吉挑死了。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旧唐书·太宗本纪》里写得很简略:“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可实际上,这一天的血,染红了玄武门的石板,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闯进李渊的宫殿。李渊正在划船,看见尉迟恭浑身是血,手里还提着两颗人头,吓得差点掉进湖里。尉迟恭说“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现在派我来保护陛下”——这话听起来是保护,其实就是“陛下,现在该听秦王的了”。李渊没办法,只能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几个月,就把皇位传给了他。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李世民在长安太极宫登基,改元贞观,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李世民刚当皇帝的时候,长安城里人心惶惶——有人怕他像隋炀帝一样残暴,有人怕他清算李建成的旧部,还有人觉得“这皇帝是杀兄弟上位的,肯定长久不了”。李世民知道,要想稳住局面,就得拿出点真本事。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纳谏”。一般皇帝都爱听好话,李世民偏不,还专门鼓励大臣提意见。魏徵是出了名的“刺头”,不管李世民做什么,只要不对,他就敢当面骂。有一次李世民想修宫殿,魏徵说“现在老百姓还没缓过来,你修宫殿就是劳民伤财”;李世民想娶个美女,魏徵说“这美女已经有丈夫了,你抢别人老婆,不是明君该做的事”;甚至李世民玩鸟的时候,看见魏徵来了,赶紧把鸟藏在怀里,结果鸟被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