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唐宪宗李纯:帝王的“两面性”——励精图治与刚愎自用

裴度这话,说到了宪宗心坎里。他当即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军节度使,去前线督战。裴度临走前,宪宗拉着他的手说:“你放心去,朝廷的粮草、兵马,我一定给你凑齐!要是有人敢阻拦,我替你收拾他!”

裴度到了前线,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跟吴元济勾结的将领给斩了,军心一下子就稳了。然后他又重用了一个叫李愬的将领——这李愬就是后来“雪夜袭蔡州”的主角。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天降大雪,李愬带着九千精兵,趁着夜色,偷偷摸到了淮西的治所蔡州城。城里的守军以为大雪天没人会来,都在呼呼大睡。李愬的军队一冲进城,就把吴元济的府邸围了。吴元济还在被窝里,就被人揪了出来。

《旧唐书·李愬传》里写这段:“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混军声。自率衙队五百人,挺刃大呼,直抵子城。门者骇走,元济方就寝,闻子城陷,遽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其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明日,复攻之,烧其南门,元济穷蹙,面缚请降。”

吴元济被押到长安后,宪宗亲自在兴安门受降,然后下令把他斩了。消息传到淮西,那些割据多年的藩镇节度使都吓傻了——连吴元济都被收拾了,咱们还是老实点吧!

没过多久,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主动上书,愿意归顺朝廷,还把两个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一开始还想顽抗,结果宪宗派军队一围,他就被自己的部将杀了。

到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除了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表面归顺、暗地里还有点小动作外,其他藩镇都乖乖听话了。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新唐书》里说:“自安史之乱,垂百余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这就是历史上的“元和中兴”。

宪宗这辈子,前半生是妥妥的“明君模板”——他节俭,不好女色,还特别重视人才。

《旧唐书·宪宗纪》里说他“性刚明,沉断,威德兼施”,还说他“留心庶政,务从宽简”。有一回,他想建一座新的宫殿,算下来要花三百万缗钱(一缗等于一千文),他觉得太贵,就下令停建了。还有一次,地方官给他进贡了一批珍宝,他看了看,说:“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要它干啥?”又让人给退了回去。

他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