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绪可不仅仅满足于与宋朝签订和平协议,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开疆拓土,让辽国的版图更加辽阔。
在东方,他把目光投向了高丽。高丽一直以来都对辽国不太服气,时常在边境地区搞些小动作。耶律隆绪决定给高丽一点颜色看看。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他派大军征讨高丽。辽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高丽的都城开京。高丽国王吓得屁滚尿流,连忙出城投降,向辽国称臣纳贡。这一战,让辽国在东方的威望大增,周边的小国纷纷前来朝拜。
在西方,耶律隆绪把目标对准了党项。党项是一个游牧民族,势力逐渐壮大,对辽国的西部边境构成了威胁。耶律隆绪多次派军征讨党项,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终于迫使党项臣服于辽国。这样一来,辽国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北方,耶律隆绪也没闲着。他派兵征讨女真,把女真打得服服帖帖,扩大了辽国的北方疆域。经过一系列的征战,辽国的版图达到了极盛,成为了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耶律隆绪的晚年,辽国依然处于盛世之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开始崇信佛教,广建寺院,希望通过佛教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他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翻译大藏经,推动了佛教在辽国的传播。
然而,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腐败现象又开始抬头,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不惜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耶律隆绪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
更让他头疼的是,皇位继承问题也出现了波折。他原本立了长子耶律宗真为太子,但耶律宗真与他的关系并不融洽。耶律隆绪担心自己死后,耶律宗真不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把辽国治理好。于是,他开始考虑更换太子,但这个想法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一时间,朝廷上下闹得沸沸扬扬。
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六月,耶律隆绪在大福河行宫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这位统治辽国长达四十九年的雄主,终于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辽史》记载:“太平十一年六月己卯,帝崩于大福河之行宫,年六十一,在位四十九年。”
耶律隆绪死后,他的长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然而,耶律宗真并没有延续父亲的治世之道,辽国逐渐走向衰落。曾经辉煌一时的辽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但耶律隆绪的功绩,却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战,使辽国完成了从游牧政权向成熟封建王朝的转型,汉化程度加深,社会繁荣,被后世誉为“辽之盛世”。他以兼容并蓄的治国理念,塑造了辽朝多元文化并立的独特面貌,成为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发展的典范。
回首耶律隆绪的一生,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契丹的历史天空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参考《辽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