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金宣宗完颜珣:内忧外患,无力回天

宣宗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保命要紧。他派使者去见成吉思汗,又是赔罪又是送礼,说愿意割让河北、山西的大片土地,每年再给蒙古人进贡,只求蒙古人别再打了。成吉思汗一看这软柿子挺好捏,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不过条件苛刻得很——金国得把公主送过来和亲,还要派丞相去蒙古当人质。

这事在金国朝堂上炸开了锅。有大臣哭着说:我大金当年灭辽破宋,何等威风,如今竟要向蛮夷低头,祖宗的脸都被丢尽了!宣宗听着这话,脸一阵红一阵白,可他没办法,硬着头皮下了旨。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把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送到蒙古,又派了丞相完颜承晖去做人质,这才暂时换来了和平。

可这和平就像纸糊的,蒙古人收了好处,转头该抢还是抢。宣宗心里清楚,中都(今北京)离蒙古太近,迟早守不住。他又动了心思——迁都!

迁都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臣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左丞相徒单镒劝他:中都是国家根本,一旦迁都,河北必然不保。陛下要是实在怕蒙古人,不如留在中都,派大臣去汴京经营,两边呼应才稳妥。

可宣宗被蒙古人打怕了,说啥也听不进去。他觉得汴京(今开封)有黄河天险,蒙古人骑兵再厉害,总不能飞过来吧?于是不顾众人反对,贞佑二年五月,带着后宫和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南迁汴京,美其名曰。

这一迁,可就出大事了。中都的守军一看皇帝跑了,顿时没了斗志。没过多久,中都就被蒙古人攻破,守将完颜承晖自杀殉国(《金史》赞其死国,烈丈夫也)。河北、山东的老百姓见皇帝跑路,也人心涣散,要么投降蒙古,要么自己拉杆子造反,金国的半壁江山就这么丢了。

更要命的是,宣宗迁都后,觉得离蒙古远了,又开始折腾。他看着南边的宋朝好像好欺负,心里打起了歪主意——既然打不过蒙古,不如去抢宋朝的地盘,弥补损失?

要说金宣宗这脑回路,确实有点清奇。蒙古人都快把刀子架在脖子上了,他居然想着去打南宋。大臣们纷纷劝阻,右丞相术虎高琪(这时候他已经成了新权臣)却煽风点火:陛下,宋朝人一直对咱们怀恨在心,不如先下手为强,抢点粮食和地盘,也能壮大自己。

小主,

宣宗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办!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金国开始南攻南宋。可他忘了,宋朝虽然打不过金国全盛时期,对付此时的残金还是有点底气的。宋军依托淮河防线死守,金军打了好几年,损兵折将不说,连个像样的地盘都没抢着,反而把宋朝彻底推向了蒙古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