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93年,叶赫部终于忍不住了,联合哈达、辉发、乌拉、科尔沁等九部,凑了三万大军来打努尔哈赤,史称“九部联军伐建州”。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兵力还不到一万人,双方实力悬殊。
但努尔哈赤一点都不慌。他先派武里堪去侦察敌情,武里堪“至浑河,将以夜渡河,逾岭驰以告”——连夜跑回来报告。努尔哈赤听完,只说了一句:“叶赫兵果至耶?其语诸将以旦日战。”——知道了,让大家明天准备打仗。
第二天早上,他先给士兵们做思想工作:“解尔蔽手,去尔护项,毋自拘絷,不便於奋击。”——把防护装备都卸了,别束手束脚的,不方便打架。然后又分析敌情:“乌合之众,其志不一,败其前军,军必反走,我师乘之,靡弗胜矣。”——他们是乌合之众,只要打败前锋,后面的肯定会跑,咱们趁机追击,一定能赢。
接着,他让额亦都带一百人去挑战。叶赫贝勒布斋不知是计,“策马拒战”,结果“马触木而踣”——马撞到树上摔了下来,被努尔哈赤的手下吴谈一刀砍死。科尔沁贝勒明安更惨,“马陷淖中,易〈马孱〉马而遁”——马陷进泥坑里,换了匹劣马就跑了。主帅一死一逃,九部联军瞬间崩溃,“敌大溃,我军逐北,俘获无算”,还活捉了乌拉贝勒的弟弟布占泰。
这一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彻底奠定了他在女真各部中的地位。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里写的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一样,有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力多少,而是脑子好不好使。
战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遣兵征朱舍里路,执其路长舒楞格,遣额亦都等攻讷殷路,斩其路长搜稳塞克什”——把帮着九部联军的两个部落也给灭了,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跟我作对,就是这个下场。
打败九部联军后,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步伐,他的策略很简单:拉一个打一个,慢慢来,不着急。
首先是蒙古部落。万历二十二年,科尔沁贝勒明安、喀尔喀贝勒老萨“遣使来通好”,努尔哈赤热情接待,“自是蒙古通使不绝”。他知道,蒙古部落是明朝的盟友,把他们拉过来,就等于断了明朝的一条胳膊。
然后是辉发部。万历二十三年,他“征辉发,取多壁城,斩其城主”——先给辉发部一个教训。万历三十五年,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反复无常,一会儿跟努尔哈赤结盟,一会儿又跟叶赫部勾结,努尔哈赤“亲征,克之,遂灭辉发”——彻底把辉发部从地图上抹去了。
接下来是乌拉部。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把之前活捉的布占泰放回去,“会其贝勒为部人所杀,遂立布占泰为贝勒”——扶持了一个傀儡。但布占泰不甘心当傀儡,多次背叛努尔哈赤,还“以鸣镝射帝女”——用响箭射努尔哈赤的女儿。这就有点过分了,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是射人家的女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布占泰“以兵三万来迎”。努尔哈赤“躬先陷阵,诸将奋击,大败之,遂入其城”。布占泰想回城,结果城门关了,“单骑奔叶赫”,乌拉部就此灭亡。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部要布占泰,叶赫部不给,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还做了三件大事,为后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第一件是“始制国书”。万历二十七年,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根据蒙古文字创造满文,解决了女真族没有文字的问题。以前女真族开会,只能靠比划或者用蒙古文、汉文,现在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可以制定法律、记录历史,相当于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第二件是“开矿,采金银,置铁冶”。万历二十七年,他开始开采金银矿,建立炼铁厂,解决了军费和武器问题。以前女真族的武器大多是骨器、石器,偶尔有几件铁器也是从明朝买的,现在自己能炼铁了,武器装备水平一下子提上来了。
第三件是“限民田”。万历三十四年,他规定“每丁给田五晌,五晌之外,馀田皆为官田”——按人口分配土地,多余的土地归国家所有。这既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也增加了国家税收,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体系”。
万历三十六年,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最高武官头衔。努尔哈赤表面上对明朝感恩戴德,每年都派人去北京朝贡,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这一年的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正式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这一年,他五十八岁,从二十五岁起兵,用了三十三年时间,终于从一个丧家之犬,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君主。
《清史稿》记载,这一年“恩格德尔会蒙古五部使来朝贡,尊太祖为神武皇帝”——蒙古五个部落的使者来朝贡,尊努尔哈赤为神武皇帝。虽然这有点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也说明努尔哈赤已经得到了蒙古部落的认可。
称汗后的努尔哈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在牛录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下辖五个甲喇,每个甲喇下辖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三百人,一旗就是七千五百人,八旗总共六万人。
八旗制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还是生产组织。平时大家种地、打猎,战时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就能打仗,相当于“兵民合一”。这种制度在当时非常先进,比明朝的卫所制度强多了——明朝的卫所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但军官吃空饷、士兵逃亡的问题很严重,战斗力低下。
接下来,努尔哈赤开始准备对明朝动手。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他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七大恨”的内容主要是:明朝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明朝支持叶赫部欺负他、明朝不许女真族在边境放牧等等。虽然这些理由有些牵强,但在当时却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女真族上下同仇敌忾,都想跟明朝干一场。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率两万大军攻打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是个软骨头,看到后金军队兵临城下,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努尔哈赤没杀他,反而“妻以孙女”——把孙女嫁给了他,还封了他一个副将的官职。这招叫“招降纳叛”,很快就有很多明朝官员和士兵投降了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