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角:南华老仙授奇书,一声"苍天"惊朝野!

张角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他把张宝、张梁叫到身边,嘱咐他们:一定要带领兄弟们坚持下去,推翻东汉朝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说完,就咽了气。张角的死,对黄巾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失去了的领导,黄巾军的士气一下子低落了很多,各地的黄巾军也开始各自为战,没有了统一的指挥。

张角死后,张梁接替他,率领巨鹿的黄巾军继续抵抗东汉军队。皇甫嵩在打败颍川黄巾军后,也率军来到巨鹿,攻打张梁的军队。张梁虽然很勇猛,但比起皇甫嵩还是差了点火候。一开始,张梁率领黄巾军多次打败皇甫嵩,可皇甫嵩很有耐心,他知道黄巾军士气正盛,就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跟黄巾军打持久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巾军打了几天,见皇甫嵩一直不出战,士气渐渐低落下来。皇甫嵩看准时机,在一个深夜,率领大军突然向黄巾军的营寨发起进攻。黄巾军士兵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张梁在乱军中被杀死,三万多黄巾军士兵战死,五万多黄巾军士兵被逼得跳进河里淹死,巨鹿黄巾军的主力几乎被全歼。

皇甫嵩为了震慑黄巾军,还派人挖开了张角的坟墓,把他的尸体拖出来,砍下头颅,送到洛阳去邀功。灵帝看到张角的头颅,高兴得不行,下令封皇甫嵩为都乡侯,赏给他很多钱财和土地。

张梁死后,张宝率领残余的黄巾军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继续抵抗东汉军队。皇甫嵩和钜鹿太守郭典率军攻打张宝,张宝虽然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最后也被杀死,十万多黄巾军士兵战死。至此,张角兄弟率领的黄巾军主力全部被消灭,黄巾起义的核心团队彻底瓦解。

张角兄弟虽然死了,但黄巾起义的余波并没有平息。很多地方的太平教信徒依然在坚持起义,比如,益州(今四川、云南一带)的黄巾军在马相的带领下,攻占了成都,杀了益州刺史郗俭;青州(今山东一带)的黄巾军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多次打败东汉的军队;徐州(今江苏一带)的黄巾军也攻占了很多县城,成为当地的一大势力。

东汉朝廷虽然最后镇压了这些黄巾军余部,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军队损失惨重,国库空虚,地方官员为了镇压黄巾军,纷纷招募私兵,拥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比如,董卓、袁绍、曹操、刘备、孙坚等人,都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后来成为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大佬,互相攻打,把天下搞得大乱。

张角虽然没能实现天下大吉的目标,但他也不是毫无收获。他创立的太平教,虽然在起义失败后受到了镇压,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后来演变成了道教的一个分支,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他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比如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都借鉴了黄巾起义的一些做法。

对于张角,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邪教教主,靠迷信欺骗老百姓,发动起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也有人说他是农民英雄,敢于反抗腐败的东汉朝廷,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客观来说,张角既不是纯粹的邪教教主,也不是完美的农民英雄。他创立太平教,用符水治病的方法吸引信徒,确实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而且他发动起义,虽然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朝廷,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后汉书》里记载,黄巾起义期间,全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很多人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死于瘟疫和饥荒。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张角的贡献。在东汉末年那个黑暗的时代,朝廷腐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张角第一个站出来,带领老百姓反抗不公,他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不仅激励了当时的老百姓,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反抗压迫的象征。而且,他创立的太平教,虽然有迷信成分,但也包含了平均主义的思想,比如主张人无贵贱,皆天所生,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反映了老百姓对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张角:角等知势不可为,遂作乱。自张角之后,群盗蜂起,天下大乱。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评价张角的好坏,但也承认了张角对东汉末年历史的影响——是张角点燃了反抗的火焰,让天下人看到了推翻腐败朝廷的可能。

参考《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