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耿精忠犯难了。他要是不反,吴三桂肯定会来打他,尚可喜也会跟他翻脸;他要是反了,又怕打不过朝廷,到时候耿家就全完了。就在耿精忠犹豫不决的时候,吴三桂派人来了。来的人是吴三桂的亲信,给耿精忠带了一封亲笔信,信里说:“咱们都是明朝的旧臣,现在清朝无道,咱们应该联合起来,反清复明,恢复汉人江山。你要是跟我一起反,将来成功了,福建还是你的,我还能保你当更大的官。”
耿精忠看着信,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觉得,吴三桂手里有十几万大军,尚可喜也反了,自己再反,三个藩王联手,肯定能打败朝廷。到时候,自己不仅能保住福建,还能扩大地盘,说不定还能当个皇帝。于是,耿精忠一咬牙,决定跟着吴三桂反了。
公元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竖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宣布造反。他还仿照明朝的制度,任命了文武官员,封自己为“总统兵马大将军”,然后率领大军,从福建出发,向浙江、江西等地进攻。耿精忠的军队一开始打得很顺利,清军没想到耿精忠会突然造反,毫无防备,浙江的温州、台州,江西的建昌、饶州等地,很快就被耿精忠的军队占领了。
耿精忠见自己打了胜仗,更加得意忘形。他在福建下令,凡是清朝的官员,要么投降,要么被杀;凡是老百姓,都要剪掉辫子,恢复明朝的服饰。他还派人去联系台湾的郑经,想让郑经也来帮忙反清。郑经倒是来了,可他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抢地盘的——郑经趁着耿精忠跟清军打仗,占领了福建的漳州、泉州等地,气得耿精忠直骂娘。
小主,
耿精忠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康熙皇帝就派大军来镇压了。康熙皇帝任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领大军,从浙江出发,进攻耿精忠的军队。杰书是清朝的宗室亲王,很有军事才能,他率领的清军,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跟耿精忠那些只会欺负老百姓的军队完全不一样。
耿精忠的军队一开始还能跟清军打打,可没过多久,就开始节节败退。首先,耿精忠的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将领们各自为战,有的将领还贪生怕死,遇到清军就逃跑;其次,耿精忠对老百姓苛捐杂税,老百姓早就恨透了他,纷纷起来反抗,给清军当向导,提供情报;最后,吴三桂和郑经不仅不帮忙,反而还拖耿精忠的后腿——吴三桂忙着在云南、贵州扩充地盘,根本不管耿精忠;郑经则在福建抢地盘,跟耿精忠打了起来。
公元1675年,清军攻克了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地,逼近福建。耿精忠见势不妙,赶紧派人去跟吴三桂求援,可吴三桂根本不搭理他。耿精忠又派人去跟郑经谈判,想让郑经撤军,可郑经不仅不撤军,反而提出要耿精忠把漳州、泉州等地让给他,否则就继续跟他打。耿精忠没办法,只能答应郑经的条件,把漳州、泉州让给了郑经,这才暂时稳住了郑经。
可这并没有改变耿精忠的处境。公元1676年,杰书率领清军,攻克了福建的衢州、建宁等地,直逼福州。耿精忠的军队伤亡惨重,有的将领投降了清军,有的将领逃跑了,耿精忠手里已经没多少兵了。耿精忠看着城外的清军,心里慌了——他知道,再打下去,自己肯定会被清军活捉,到时候下场肯定很惨。
就在耿精忠走投无路的时候,杰书派人来劝降了。杰书给耿精忠带了一封信,信里说:“你本来是清朝的靖南王,是被吴三桂胁迫才造反的。现在只要你投降,皇上可以饶你一命,还能保留你的爵位。要是你不投降,等清军攻破福州,你和你的家人就全完了。”
耿精忠看着信,心里纠结得很。他想投降,可又怕康熙皇帝说话不算数,到时候还是会杀了他;他想继续抵抗,可手里又没兵,根本打不过清军。最后,耿精忠还是选择了投降——他觉得,只要能保住性命,以后还有机会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