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风云将起扰京豫

书接上回,吕布那一声“诛杀国贼,万死不辞!”的誓言,如同沉郁惊雷,在密闭的内室中炸响,余音在梁柱间萦绕,震得人心头发烫。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诛董大计最核心、最艰难的一环已然打通。

王允闻此言,一直紧绷如弓弦的脊背,几不可察地松弛了几分,深深烙印在眉宇间的忧色如遇阳春冰雪,悄然消融大半。他看向吕布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一种托付江山的凝重。而简雪,始终静立一侧,宛如幽谷兰芷,清丽的容颜上并无过分喜色,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微光,仿佛精心布局的棋手,终于看到了关键棋子落位。

就在这时,内室那面巨大的紫檀木雕花屏风后,传来细微的窸窣声响。旋即,士孙瑞与杨瓒二人,一前一后,缓步转出。他们显然已在屏风后隐匿多时,将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尽收眼底。

两位老臣的脸上,都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有听闻吕布归顺的狂喜,有对前途未卜的忧惧,更有一种压抑多年、终于见到曙光的振奋。他们的官袍下摆因久立而略显褶皱,步伐也因激动而微显蹒跚。

士孙瑞率先向吕布郑重拱手,他声音苍老却带着哽咽:“吕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此乃国家之福,苍生之幸!老朽……代天下百姓,谢过将军!” 说着,竟欲躬身行礼。杨瓒亦是紧随其后,长揖到地。

吕布虽傲,但面对两位朝廷重臣如此大礼,又值自己刚立誓反正,心头亦是一热,连忙侧身避过,伸手虚扶:“二位大人快快请起!布以往糊涂,助纣为虐,愧对天下。今日得蒙司徒公与简小姐点拨,方知迷途,敢不效死力以赎前愆!” 他这番话倒也说得诚恳,一时间,室内竟有种悲壮而又同仇敌忾的气氛弥漫开来。

众人重新落座,虽仍是围聚在那张象征天下局势的紫檀木大案旁,但彼此间的气息已浑然一体,再无先前试探隔阂之感。案上油灯的灯花又爆开一簇,光线随之明亮了几分,恰好映亮了几张神色肃穆的脸庞。

依旧是简雪,最先从结盟的激动中冷静下来。她目光扫过案上地图,最终落在那处关乎全局生死的隘口——潼关。指尖轻点,声音清晰而冷静,瞬间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到具体的谋划上:

“吕将军既已决意匡扶汉室,我等便需即刻谋划下一步。如今长安城防,核心在于董卓亲卫与西凉军,硬拼绝非上策。欲破此局,关键在于‘里应外合’四字。家兄大军已陈兵豫州边境,然潼关天险,强攻难下,纵能攻克,亦必伤亡惨重,且打草惊蛇。”

她微微停顿,见众人目光皆聚焦于自己,便继续道:“当务之急,是必须确保潼关能兵不血刃地为我所控。换言之,需得一位能影响潼关守备、且愿与我等同心之人。”

王允捻须沉吟:“潼关守将樊稠乃董卓心腹,恐难动摇。若要寻得能影响关防,又非董卓死党者……” 他目光闪烁,显然也在飞速思索。

士孙瑞闻言,花白的眉毛一扬,接口道:“小姐所言极是。老夫倒想起一人——李肃!” 他看向吕布,又看向王允,“李肃此人,颇有智谋,且当年说服奉先来投,于董卓实有首功。然则,董卓赏罚不明,对李肃这等谋臣颇为轻慢,并未予以显爵重赏。李肃心中,早已怀怨久矣。此事,奉先应最为了解。”

王允眼中精光一闪,抚掌道:“士孙公提醒的是!李肃确是最佳人选!他虽非潼关主将,但在西凉军中亦有资历,若能得其相助,或可设法调往潼关,或于关键时刻影响关防!” 他转向杨瓒,“杨公以为如何?”

杨瓒缓缓点头,表示赞同:“利用李肃之怨,许之以利,晓之以义,大有可为。只是……此事还需奉先出面最为妥当。” 他说着,目光落在了吕布身上。

顿时,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吕布这里。吕布听到李肃之名,脸色瞬间变得复杂异常,那双惯常睥睨的虎目中,交织着厌恶、回忆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戾气。

室内静默了片刻,只听得吕布粗重的呼吸声。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声音如同金铁交击,带着刺骨的寒意:“李肃?哼!若非此人,布亦不致有杀丁建阳之污名!”

此言一出,王允、士孙瑞、杨瓒皆是一怔,随即了然。丁原之事,虽是吕布心中逆鳞,亦是其人生转折之痛处。简雪眸光微动,却未言语,只是静静看着吕布。

吕布胸膛起伏,显然内心极不平静,他继续恨声道:“昔日,正是此巧言令色之徒,前来游说于我,言董卓如何贤明,如何可投,方使我……铸成大错!” 他握紧了拳头,骨节咯咯作响,仿佛李肃就在眼前,“今日,我等欲行大事,他若识相便罢,若敢有半句推诿,或存首鼠两端之心——”

他“豁”地站起身,一股凛冽的杀气瞬间充盈室内,案上灯焰都为之一暗!吕布目光如电,扫过众人,一字一顿道:“——吾必先斩此僚,以绝后患!亦算清了昔日被他蛊惑之旧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番话杀气腾腾,充满了吕布式的直接与暴烈。王允等人心中虽觉此举过于冒险,但深知吕布性情如此,此刻正需借重其勇力与威信,不便直接反驳。

王允连忙温言安抚:“奉先息怒!大事当前,还需以大局为重。李肃虽有旧过,然此人能言善辩,亦知利害。若他愿弃暗投明,于我大事有百利而无一害。若能劝得他同心协力,便是大功一件,往日恩怨,亦可暂且搁下。” 他话语中带着暗示,若李肃不从,再动手不迟。

简雪此时也轻声开口,声音如清泉,稍稍冲淡了室内的杀伐之气:“吕将军,李肃当年说将军,是各为其主。如今将军欲行天下之大义,顺天应人,若以此理说之,未必不能动其心。况且,将军亲自招揽,亦显我辈诚意与决心。”

吕布闻言,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恶气。他明白众人所言在理,弑杀李肃固然痛快,但若因此坏了诛董大计,则得不偿失。他重重坐下,沉声道:“既如此,便依司徒公与小姐之言。我这就派人密请他过府一叙!且看他如何说!”

计议已定,吕布当即唤来自己最亲信的部将魏续,低声吩咐一番,命其持自己信物,秘密前往李肃府邸,只言有极其紧要之事相商,请其速来司徒府,务必隐秘。

魏续领命而去。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密室之内,无人再高声言语,唯有灯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以及众人因期待和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王允闭目养神,手指却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士孙瑞与杨瓒不时交换着眼神,忧色难掩;简雪则依旧沉静,目光落在摇曳的灯焰上,仿佛在推演着稍后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吕布最是焦躁,时而站起踱步,时而坐下,手指按在剑柄上,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室外终于再次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福伯在门外低声道:“老爷,吕将军,李肃将军到了。”

“快请!” 王允霍然睁眼。吕布也瞬间稳住身形,脸上恢复了那种惯有的、带着几分傲然与压迫感的神情,只是眼神深处,多了一丝审视与警告。

帘笼掀动,一人快步走入。正是李肃。他显然来得匆忙,未着正式官袍,只穿了一身藏青色便服,发髻微乱,脸上带着明显的惊疑与困惑。

他进入室内,目光迅速扫过,见到王允、士孙瑞、杨瓒这几位朝廷重臣齐聚已是惊讶,再看到吕布赫然在座,且神色严肃,更令他心头一跳。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唯一陌生的简雪身上,虽不识得,但观其气度,知其绝非寻常人物,心中惊疑更甚。

他强自镇定,先向王允、士孙瑞、杨瓒等人依次见礼,最后才对吕布拱手,语气带着试探:“奉先兄,如此深夜,如此急切相召,不知有何等紧要之事?” 他眼角余光不时瞟向王允等人,显然意识到此番会面绝非寻常。

吕布没有立即回答,他起身,走到李肃面前,高大的身影带来强烈的压迫感。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肃的双眼,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室内空气瞬间凝固。

“李肃,” 吕布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金石之音,直刺李肃耳膜,“我且问你,可还记得,昔日你在我营中,对我所言之事?”

李肃浑身一颤,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几分。他岂能不记得?那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游说,也是他此后仕途起伏的根源!他喉咙有些发干,勉强笑道:“奉先兄何出此言?昔日……昔日之事,俱往矣……”

“往矣?” 吕布冷笑一声,打断了他,语气陡然变得激昂锐利,“你说董卓如何礼贤下士,如何可成大事,劝我杀了丁建阳,投奔于他!不错,布是听了你之言!可如今你看那董卓,上欺天子,视陛下如傀儡;下虐生灵,纵兵劫掠,百姓流离,恶贯满盈,人神共愤!长安城中,夜半皆闻冤魂哭泣!这,就是你当日为我所指的‘明主’吗?!”

吕布的质问,如同惊涛骇浪,一波波冲击着李肃。李肃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冷汗涔涔而下,脸色苍白如纸。他想要辩解,却见吕布眼中杀机隐现,又见王允等人面色沉痛,目光如刀,心中顿时明白了七八分——今夜之事,关乎身家性命,更关乎未来前程!

他双腿一软,几乎要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奉先兄!司徒公!诸位明鉴!此事……此事焉能全怪李肃啊!当初……董卓势大,我等亦是想寻一安身立命之所……谁知……谁知其竟残暴至此!肃……亦是追悔莫及!” 他这番话,半是辩解,半是真情流露,对董卓的怨恨与恐惧,在此刻暴露无遗。

王允见火候已到,适时开口,语气沉痛而带有煽动力:“李将军,董卓之恶,罄竹难书!非但你悔,天下人皆悔!然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今,豫州简将军之妹已然在此,奉先也已幡然醒悟,决意为国除奸,不知李将军,可愿弃暗投明,共襄义举?”

小主,

士孙瑞亦道:“是啊,李将军!董卓赏罚不公,轻慢于你,满朝皆知!此等昏主,何必再为其效忠?”

杨瓒补充:“若能助奉先成就大事,将军亦是扶保汉室的功臣,青史留名,岂不胜过如今这般郁郁不得志?”

众人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着李肃的心理防线。他看向吕布,吕布虽未再言,但那眼神明确告诉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李肃心中天人交战。他深知董卓可怕,但更知今夜若不答应,绝难生离此地!而另一方面,吕布反正,王允等老臣支持,再加上……他目光再次扫过静立一旁的简雪,心中猛地一动,莫非外界传闻的豫州简宇真的也……?若真如此,此事大有可为!一旦成功,便是从龙之功,往日屈辱,一扫而空!

想到此,一股巨大的冒险冲动和对功名的渴望,瞬间压倒了恐惧。李肃把心一横,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抬头,声音虽仍带颤抖,却异常清晰坚定:

“奉先兄!诸位!” 他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吕布脸上,“肃亦欲除此国贼久矣!只恨独木难支,更恨无同心同志之人共谋!今日得奉先兄与诸位大人牵头,实乃天赐良机,肃岂敢再有二心!”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要将胸中积郁多年的怨气一并吐出:“肃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奉先兄与司徒公,诛杀董卓,力扶汉室,共作忠臣!”

为了表明心迹,李肃目光扫过室内,忽见墙角箭壶中插着几支羽箭。他大步上前,抽出一支,双手握住箭杆两端,环视众人,朗声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李肃今日立誓,与吕将军、司徒公等共谋诛杀国贼董卓,若有异心,犹如此箭!”

说罢,他双臂叫力,猛地一折!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支箭杆竟被他硬生生折为两段!断箭坠地,发出沉闷的声响,却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眼见此景,吕布脸上紧绷的肌肉终于松弛下来,眼中戾气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认可。他上前一步,拍了拍李肃的肩膀:“好!兄弟果然深明大义!”

王允更是大喜过望,脸上焕发出红光,抚掌笑道:“好!太好了!有将军加入,我等如虎添翼!公且放心,待诛杀国贼,肃清寰宇,朝廷论功行赏,何愁不得显官?届时,公之功绩,必当彪炳史册!”

士孙瑞、杨瓒亦纷纷上前道贺,密室之中,原本紧张肃杀的气氛一扫而空,充满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炽热气息。

简雪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唇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潼关这把锁住外部大军的巨锁,钥匙,终于在这一刻,露出了获取的曙光。她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的潼关,仿佛已能看到,不久的将来,兄长的旌旗在那里迎风招展。

长安的深宫高墙,似乎总能将喧嚣与杀戮隔绝在外,只留下一种沉重而虚伪的宁静。然而在这宁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诛董联盟结成后,一张无形的大网便开始向尚在醉生梦死的董卓悄然撒去。

时值暮春,太师府后园,奇花异草争妍斗艳,董卓正由几名美妾搀扶着,在园中漫步消食。他身躯愈发肥硕,每走几步便有些气喘,但心情似乎不错——毕竟,关东联军貌合神离,长安城内,他自认已牢牢掌控一切。

这时,侍从来报,司徒王允、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联袂前来,有军国要事禀报。董卓皱了皱眉,似乎嫌这些老臣打扰了他的清兴,但还是挥挥手,在园中的凉亭内接见了他们。

王允等人行礼已毕,并未立即奏事,反而先称赞了一番园中景致,话语间满是恭维。董卓捻着浓密的虬髯,眯着眼,受用地听着。

寒暄过后,王允话锋微转,神色带上几分恰到好处的忧国之色,拱手道:“太师,今日春光虽好,然老臣心中,却总有一事萦绕,不敢不报与太师知晓。”

“哦?司徒有何事忧心?”董卓懒洋洋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