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兖州战局暂时陷入僵持。无论是曹操还是张宁,都对正在赶来此处的简宇万分关心。
豫州,汝南郡边界。
时值暮春,本该是草长莺飞、农忙耕作的时节,但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片肃杀。官道两旁,田地荒芜,村庄残破,偶尔可见逃难百姓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身影,看到大军经过,无不面露惊恐,避之唯恐不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糊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一条望不到头的钢铁洪流,沿着官道迤逦而来。队伍最前方,“简”字丞相帅旗和“汉”字大纛迎风猎猎作响。旗帜之下,简宇一身戎装,骑在神骏之上,面容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沿途疮痍的景象,眉头微蹙。
虽长途跋涉,但他身姿依旧挺拔,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统帅气度。身后,简雪、荀攸、贾诩、刘晔等文臣谋士,以及吕布、张辽、赵云、典韦、许褚等剽悍战将,皆神情肃穆,军容严整。十万大军步伐铿锵,甲胄鲜明,刀枪耀目,散发出久经沙场的凛冽杀气,与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军行至一处地势相对平坦、靠近水源的开阔地带,简宇勒住战马,扬起手臂,下达了命令:“传令下去,依山傍水,安营扎寨!各部严明纪律,不得扰民!”
“诺!”传令兵飞驰而去。很快,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伐木立栅,挖掘壕沟,搭建营帐,井然有序。中军大帐迅速立起,哨塔林立,巡逻队往来穿梭,一座森严的军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就在营寨初具规模之时,一队骑兵从汝南郡城方向疾驰而来,马蹄卷起滚滚烟尘。为首一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神色疲惫却难掩精明干练,正是豫州刺史毛玠。他一身官袍沾满尘土,显然也是闻讯后匆忙赶来。
毛玠来到中军大帐外,滚鞍下马,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走入帐中。见到端坐主位、不怒自威的简宇,他连忙上前,躬身下拜,声音带着激动与如释重负:“臣毛玠,叩见丞相!丞相亲率王师归来,豫州百姓有救矣!臣……臣盼丞相如久旱盼甘霖!”
简宇见到毛玠,脸上露出一丝温和,虚扶一下:“孝先请起。一路辛苦,豫、兖二州局势糜烂至此,你能稳住局面,已属不易。” 他示意毛玠坐下,侍从奉上茶水。
毛玠并未就坐,而是再次躬身,语气沉重:“丞相明鉴,臣无能,致使贼寇猖獗,生灵涂炭,愧对丞相重托!” 他脸上满是自责与忧虑。
简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过于自责,目光变得凝重起来:“孝先,闲言少叙。军情紧急,你将眼下贼情,详细道来。那张宁,如今势力究竟如何?我军当从何处着手?”
毛玠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汇报,他走到悬挂的豫州地图前,伸手指点,条理清晰地开始分析:
“丞相,贼首张宁,挟黑山贼众并裹挟流民,号称百万之众,声势确骇人听闻。其兵锋已波及兖、豫二州,曹操将军正与之在寿阳一带苦战,局势胶着。” 他先点明了战局的广阔性和严峻性。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冷静的剖析:“然,据臣多方探查,细细核算,叛军虽众,却有其致命弱点!”
“哦?弱点何在?” 简宇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帐内荀攸、贾诩等人也凝神静听。
毛玠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张宁军的活动区域,沉声道:“其一,号称百万,实为虚张声势!其中,能披甲持械、可堪一战的青壮战兵,据臣估算,绝不会超过二十万之数!”
他顿了顿,继续深入分析:“而这二十万战兵中,真正称得上精锐、久经战阵、对张宁死心塌地者,恐怕……不足十万!其余多为原黑山军中的普通士卒,或是近期被裹挟、迫于生计而加入的壮丁,战力参差不齐,军心更是浮动!”
“其二,” 毛玠的手指重点敲了敲地图上几个点,“叛军核心,在于以张宁为首的一小撮黄巾旧将和渠帅!如张燕、波才、司马俱、徐和、管承等人!此辈或悍勇,或狡诈,是维系这支庞大乌合之众的关键节点。张宁凭其‘圣女’身份,加之对主要将领的控制,方能驱策这数十万之众。”
他最后总结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故而,臣以为,平叛之策,不应着眼于与这数十万流民大军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那正中了张宁下怀,徒耗国力民力。而当如疱丁解牛,直击要害!”
“何为要害?” 简宇追问,眼中已有赞许之色。
毛玠斩钉截铁地说道:“核心便是——诛除首恶,擒贼擒王!集中我军精锐,寻找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或击溃张宁及其麾下核心将领!一旦贼首伏诛,核心战力崩溃,那数十万被裹挟的徒众,顿成无头苍蝇,军心必然瓦解!届时,我军再辅以招抚之策,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愿归乡者发给路费,愿从军者择优录用,则大局可定,叛乱可平!此乃事半功倍之上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完毛玠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的分析,简宇脸上露出了赞许而又不出所料的笑意。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身旁一直静听的荀攸、贾诩和刘晔三人,语气中带着一种智珠在握的从容:
“孝先所言,句句在理,深得平叛之要。” 他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带着几分与心腹谋士默契的意味,“不瞒孝先,此番东归途中,我与公达、文和、子扬等,于军帐之内,沙盘之前,亦曾反复推演。所虑者,与孝先今日之见,可谓不谋而合。”
荀攸抚须微笑,接口道:“孝先身处危局,能洞察贼势虚实,直指要害,实属难得。确如丞相所言,张宁之势,外强中干。其势如洪水,看似滔天,然堤坝之关键,仅在几处闸口。闸口一破,水势自溃。”
贾诩依旧神色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补充道:“孝先之策,‘擒贼擒王’,乃是以最小代价,速定大局之上策。诩等亦认为,当集中精锐,寻隙而进,一击制敌。”
刘晔也点头称是:“晔观张宁用兵,虽借妖言惑众,聚拢乌合,然其战术,多倚仗张燕、波才等少数悍将冲锋陷阵,驱使流民消耗我军。若能剪除其羽翼,直捣中军,贼众必乱。”
听到几位核心谋士均与自己见解一致,毛玠心中更是安定,同时也对简宇麾下谋士集团的深谋远虑感到钦佩。他躬身道:“丞相与诸位先生运筹帷幄,玠佩服。如此,平叛大计,方向已明!”
简宇朗声一笑,笑声中充满了自信与决断,他站起身,走到大帐中央,目光扫过帐内文武,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好!既有孝先洞察于内,又有公达、文和、子扬等参赞于侧,更有诸位将军骁勇善战,何愁张宁不灭,叛乱不平?!此战,我军必胜!必还中原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他话语中的坚定信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众将无不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笑罢,简宇神色一肃,开始具体部署。他首先看向毛玠,语气郑重:“孝先,豫州乃我军根基,粮草重地。大军征战,粮秣为先。我命你总揽后方政务,全力筹措、转运粮草军械,务必保证前线供给无忧!此事关乎全军命脉,万不可有失!”
毛玠深知责任重大,肃然领命:“丞相放心!玠必竭尽全力,确保粮道畅通,不负丞相重托!”
安排好后路,简宇的目光转向武将行列,最终落在了两员气质迥异却同样令人心安的将领身上——张辽和高顺。
张辽自不必多说,而高顺的归降,并非简单的阵前倒戈,其中有着一段渊源与简宇的苦心。昔日吕布与简宇决裂对峙,高顺作为吕布麾下最精锐的“陷阵营”统帅,曾给简宇军造成不小麻烦。简宇虽击败吕布,却对高顺的治军严谨和忠勇颇为欣赏。后来吕布反正,助简宇斩杀董卓,兄弟冰释前嫌,简宇非但没有追究高顺过往,反而亲自召见。
那是在长安的一处偏厅,简宇屏退左右,只留高顺一人。高顺甲胄在身,却卸了兵器,面色沉静,带着武人特有的耿直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简宇并未身着官服,而是一身便装,亲自为高顺斟了一杯酒。
“孝父将军,”简宇语气平和,毫无胜利者的倨傲,“久闻将军练兵有方,‘陷阵营’号令严明,攻无不克,宇心向往之。”
高顺微微躬身,声音沉稳:“败军之将,不敢当丞相谬赞。顺,唯知奉命行事而已。”
简宇笑了笑,放下酒樽,目光诚恳地看着高顺:“奉先性如烈火,勇冠三军,然处世或有偏激。如今迷途知返,共扶汉室,此乃天下之幸。将军乃奉先股肱,忠义无双,宇深知之。往日各为其主,阵前厮杀,乃不得已之事。如今既为同袍,当冰释前嫌,共图大业。”
他走到高顺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加重:“宇知将军之才,远不止一营之帅。如今国家用人之际,宇欲请将军出任中垒校尉,总督京师一部禁军练兵事宜,望将军莫要推辞!”
中垒校尉,位高权重,掌管精锐禁军,这无疑是极大的信任和重用。高顺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动容。他原本以为能保全性命已属万幸,没想到简宇如此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他沉默片刻,猛地单膝跪地,抱拳道:“顺,一介武夫,蒙丞相不弃,信重若此!顺,唯有竭尽驽钝,练好兵马,以报丞相知遇之恩,以卫社稷安危!”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军人的质朴与忠诚。
自此,高顺便死心塌地效忠简宇。他治军依旧严谨,律己律人皆极为严格,但那份忠诚,已从吕布身上转移到了简宇和汉室朝廷之上。简宇也确实对他信任有加,此次东征,特意将他带在身边,视为心腹大将。
此刻,简宇看着沉稳如山的张辽和肃穆刚毅的高顺,心中充满了信任。他沉声道:“文远!孝父!”
“末将在!” 张辽、高顺踏前一步,甲叶铿锵,齐声应道。
小主,
“命你二人为先锋!文远为主,孝父为辅!” 简宇手指地图上通往兖州的道路,“你二人率本部精锐骑兵,打着本相的帅旗,大张旗鼓,先行出发!沿途多设疑兵,广布旌旗,务必要让张宁的探马以为,是本相亲率主力前来!”
张辽瞬间明白了简宇的意图:“丞相是要我等佯装主力,诱敌来攻?”
“不错!” 简宇眼中精光一闪,“张宁闻我亲至,必想趁我远来疲敝,半路截击,以求一战功成!你二人需伴装不敌,许败而走,将其主力诱入预设战场——比如此地!” 他手指点向一处险要峡谷,“此地两山夹一沟,易进难出!待贼军深入,你二人返身死战,缠住敌军!本相亲率大军,随后便到,届时里应外合,关门打狗,必可一举重创其精锐!”
这是一招险棋,也是妙棋!充分利用了张宁急于求战的心理和己方情报优势。
高顺眉头微蹙,他性格谨慎,提出关键问题:“丞相,若敌军势大,末将与文远将军恐难以久持,或敌军主帅张宁并未亲至……”
简宇赞许地看了高顺一眼,道:“孝父所虑极是。你二人只需纠缠其前锋主力即可,若张宁亲至,更妙,但不可硬拼,以拖延为主,保存实力为要。大军距你等不过一日路程,烽火为号,必及时赶到!此外,奉先、子龙可率轻骑游弋在外,以为策应。”
吕布、赵云出列拱手:“领命!”
安排妥当,简宇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将:“诸位!平叛首功,在此一举!文远,伯平,先锋重任,就交予你二人了!”
张辽豪气干云:“丞相放心!辽必不辱命!” 高顺则沉稳应道:“顺,定与文远将军协力,诱敌深入,以待丞相大军!”
“好!” 简宇大手一挥,“即刻准备,明日拂晓,先锋出发!三军饱食,随后开拔!”
“诺!” 众将轰然应命,战意沸腾。
次日黎明,天色微熹。张辽、高顺率领五千精锐骑兵,高举“简”字丞相帅旗和众多旌旗,浩浩荡荡,率先离开大营,向着兖州方向迤逦而去,烟尘滚滚,声势浩大。
待先锋出发一个时辰后,简宇登上点将台,看着台下肃立的十万大军,剑指东方,声如洪钟:
“三军听令!解民倒悬,在此一战!兵发兖州,讨平妖逆!出发!”
号角长鸣,战鼓擂响!简宇亲统中军主力,以吕布、赵云轻骑为侧翼,荀攸、贾诩、刘晔等谋士随行,大军如同苏醒的巨龙,缓缓启动,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向着决定中原命运的战场,坚定进发!
曹操大营,中军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