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议事厅的门被推开。艾琳走进来,手里拿着几份卷宗。她把昨夜截获的蜡丸情报副本放在桌上,又取出书记员的供词记录,最后将北线虚假调度和南隘口伏击的回报并排摆开。
她没说话,只等将领们陆续进来。
众人站定后,艾琳点头示意文书官把文件传下去。将领们低头翻看,有人眉头皱起,有人低声念出接头人联络图谱上的标记路线。
“这是我们内部的文书流程。”一名老将开口,“敌人怎么会知道这些?”
艾琳走到墙边的地图前。“因为我们的防御靠的是人盯人、口传令。一旦有人被换掉,或者被收买,整个链条就会断。”
她指向地图上的三个点。“第一,我们没有常备军。每次出事都是临时召集村民,反应慢。第二,兵种混杂。弓手不会近战,步兵不懂掩护,斥候跑得远却报不了准信。第三,指挥不统一。五个屯各管一段,敌情来了谁先上,谁断后,全凭现场喊。”
厅内安静下来。
“这次我们赢了。”艾琳继续说,“不是因为我们强,是因为对方以为我们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们派来的只是探路的小队。下次要是主力压境,我们连烧烽火的时间都没有。”
一名副将抬起头。“可现在春耕正忙。抽人训练,地谁来种?铁器打造要花钱,粮仓还能撑多久?”
艾琳翻开工役簿。“每天训练两个时辰,都在早晚空档。农忙时停训五天,不误节气。武器材料用的是缴获的旧铁和回收木料,新造长矛每支成本比一把锄头低。复合弓由匠坊批量做,三十张弓耗材顶不上一口锅。”
她顿了顿。“而且从今天起,巡逻任务由新编斥候队接手。原来轮岗的村民可以回家种地。这不是增加负担,是减轻负担。”
没人再说话。
艾琳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项命令。“第一,全境选拔三百青壮,组建常备军。分步兵、弓兵、斥候三队,实行轮训制。第二,统一配发铁矛和复合弓,淘汰破损木械。第三,设立军议堂,每月召开战术会,由实战将领讲经验,培养基层指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