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推开东苑工务署偏厅的门,木匣还抱在怀里。她没有坐下,直接走到案前,把匣子放在一边。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沙盘上。
她抬手掀开盖布,露出一片微缩的建筑群。这是建筑师子连夜赶制的学校初稿模型。墙体厚实,屋顶平直,房间排列紧密,像一排排粮仓并列而立。
“材料省了。”子站在一旁,声音低沉,“现在石料紧张,只能优先保证主殿和城墙。这设计能用最少的石头建最多的教室。”
艾琳没说话,绕着沙盘走了一圈。她伸手点了点主厅的位置:“这里太小。孩子多,老师讲课,后面的人看不见。”
“可以加高台。”子连忙应道。
“不只是台子的问题。”艾琳抬头,“你看看这墙,这门,哪一处让人觉得是学堂?它该让走进来的人明白,这里是学知识的地方,不是堆放谷物的仓库。”
子脸色微变,低头不语。
“我知道运输难,工匠也不懂图样。”艾琳语气缓了些,“但我们不能只想着怎么省石头。我们要建的是第一个官办学堂,它得有样子。”
子抬起头:“那您想怎么改?”
“功能不能减。”艾琳指向沙盘,“教室照旧集中建,节省材料。但在主厅四根立柱上刻书卷纹,门楣加太阳浮雕——光明与真理的意思。这些细节花不了多少工时,但能让人心中有数。”
子记下要点,眉头渐渐松开。
“还有庭院。”艾琳手指划过空地,“种橡树。不用多,两棵就够了。树下设露天讲学区,雨天也能围坐一圈听课。”
“排水沟得重新算坡度。”子边听边画草图,“我回去就改,七日内交终版图纸。”
艾琳点头:“我要看到每一处实用设计都有它的意义。”
子收起工具离开后,艾琳打开木匣,取出一份名单。她看了眼窗外的日头,起身走向南侧临时议事堂。
长桌上已坐着十几人。他们是各地推荐来的教师人选,有退隐的教士,也有民间讲师。有人穿粗布衣,有人披旧法袍。
艾琳坐下,把名单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