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醒来时天刚亮。她从枕头下抽出那张纸,手指划过“如何让农民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作物?”这一行字。笔尖停在上面很久,然后慢慢画了一道横线。那条问题被划掉了。
她把纸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起身换了朝服,没叫人,自己推门走了出去。
台阶一层层往下,守夜的士兵看见她也没出声。她走到王宫最高处的观景台,风迎面吹来。远处山脊还带着暗色,但城里的灯火已经一处处亮起。码头有船在动,田里有人影晃动,村塾屋顶上升起了炊烟。
戌站在栏杆边等她。他手里拿着一本简册,封皮是深褐色的。他低头翻开第一页,开始读:“全国新增经济作物田十七万亩。其中玫瑰种植面积达九万三千亩,分布在北原乡、青石口、东沟三地。精油年产量三千桶,已出口至西境三国。粮食连续三年增产,仓储量足够支撑全国两年所需。”
艾琳没有说话。她看着北方的地平线。那里有一片泛着微光的区域,是新开垦的花田。
亥接着上前一步。他穿的是常服,不是官袍。他说:“海外航线开通五条,分别通往南岛、北海沿岸、西荒港口、中陆城邦和远东半岛。去年贸易总额是十年前的四十倍。京城、临江、宁海三城设立行会自治委员会,市集巡查记录显示欺诈行为下降八成。商户信用档案系统覆盖全部中型以上商家。”
他顿了一下,“民间自发成立‘公平商盟’,目前有三百二十七家店铺挂牌承诺童叟无欺。”
艾琳点点头。她的目光落在东南方向。那里是造船坊的位置,启航号试水后,又有七艘新船在建。
一名地方学官走上来。他不是官员编制,是临时请来的汇报人。他声音不大,但清楚:“各地学堂共招生两万三千人。其中女子占四成。识字率从十二年前的一成提升到六成以上。残疾学子入读专教班人数为一千零三人,由劝学使协助入学。”
他说完退后一步。没人鼓掌,也没人说话。
艾琳转身,沿着台阶走下去。她没带侍卫,也没撑伞。戌和亥跟在后面一段距离,不靠近也不远离。
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一群孩子坐在树下,面前摆着木板和炭笔。他们在抄写《公民读本》的第一课:“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一个老妇提着陶壶走过去,给每个孩子倒水。她说:“别晒坏了,中午回家吃饭。”
孩子们应着,头都没抬。他们还在写。
不远处有个果摊。摊主把几筐表皮有伤的苹果单独挑出来,摆在另一个篮子里。旁边插了块木牌,写着“低价出售,果肉完好”。一个老人走过来,拿了一个看了看,问多少钱。摊主说一半价。老人掏出铜币,买了三个。
戌低声说:“这不是命令要求的。巡查司最近也没来过这条街。”
艾琳停下脚步。她记得十二年前,市场上卖烂菜是常事。那时连贵族都吃不到新鲜肉,更别说百姓。农奴要交婚税才能结婚,孩子满五岁就要登记服役。
现在孩子能坐在这里写字。
她继续往前走。路过一间村塾,窗户开着。里面传来朗读声:“水利兴则田丰,田丰则民安,民安则国强。”这是新教材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