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堆的余烬还在冒着细烟,风一吹就卷起几缕灰。艾琳站在原地没动,手指紧了紧披风的边角。她转头对身边的书记官说:“现在就去拟《对外贸易监察草案》。第一条,监察队直属政务厅,不受商会干涉。第二条,所有生产环节必须留样备查。第三条……”
书记官提笔记录,火光映在纸上,字迹清晰。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艾琳已经坐在政务厅的长桌前。莱昂和工部主官陆续进来,桌上摊着草案的初稿。艾琳把纸推到中间,指着第一条说:“从今天起,出口货物的监管由政务厅直接负责,不经过商会。”
工部主官低头看着纸面,眉头皱了一下:“王后,这会不会……影响商会的调度效率?他们熟悉流程,合作多年,突然换人管,怕是衔接不上。”
“正因为他们合作多年,才容易出问题。”艾琳声音不高,但很稳,“上一批货里掺废线的人,就是商会推荐的商户。信任不能建立在自我监督上。我们要的不是方便,是可靠。”
莱昂没说话,只是看着草案上的人员名单。他抬头问:“队伍谁来带?”
“从工部调三名书记官,卫队抽五个人。”艾琳说,“必须清白,没有亲属在商会任职,过去三年没有接受过商户宴请。”
工部主官还想说什么,但没开口。他知道艾琳已经下了决心。
当天上午,首批监管队伍成立。三名书记官被叫到政务厅报到,每人领了一本登记册和一枚铜牌。铜牌正面刻着“监”字,背面是编号。莱昂亲自把牌子发到他们手里,说:“你们只对政务厅负责,任何人阻拦查验,直接上报。”
下午,队伍分头行动。两人去城南织坊,两人去仓库区,剩下四人留在码头待命。艾琳跟着去了织坊。
织坊门口新挂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查验流程:原料入库、纺线取样、织布签押、成毯封箱。每一步都要工匠和监管员共同签字。
一名工人正在登记毛线批次,手有点抖。监管员站在旁边,翻开登记册核对编号。艾琳走过去,问:“第一次留样?”
工人点点头:“以前没人管这些,做完交货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艾琳说,“每一卷毛毯都要能追到源头。谁做的,哪天做的,用的什么料,全要记清楚。”
监管员接过话:“我们每天来,不在的时候也有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当场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