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宋家这样的人家,就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只要她努力过日子,宋书宴没有背叛她。想来她往后的日子再差也不至于有多差。
成婚后,顾青荷的娘家顾家便把家安置在了金秋村,有宋书宴这个本地女婿罩着,以及宋父这位村长在,他们家也能受到照顾。
金秋村如今有三十七户人家,其中两成是返乡的本地人,另外八成都是外来人。
由于宋家父子都是大梁军卒出身,还认识一些字,在村里的田地也属于最多的那一个。
因此官府的文书下乡登记造册时,就指定宋父为本村村长,负责调解村里的矛盾以及组织村民缴纳赋税等等。
不过由于新朝刚立,而村里的土地又要重新开垦,因此头三年分得土地的百姓是全免赋税的,甚至是连人丁税也是全免的。
三年后,一亩地要收两斗粮食的赋税,外加一年一百文的人丁税,两斗粮食大概是二十四斤,但官府一般都会多收几斤。
也就是收三十斤左右的样子,一来是运输粮食路上的损耗,二来是官府之间的惯例了,算下来也是总产量的一点五成左右。
金秋村这边的气候温暖,一年两收,因此,一亩地夏收跟秋收各交十五斤粮食就足够了。
宋家父子因为是立有功勋的军士,因此他们家的所有田地是能够免十年赋税的,这也是朝廷对于他们的一种赏赐。
十年内免赋税。
也就是说这十年里,不管宋家父子种多少庄稼收获多少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
也是因此,这两父子对于种地十分的积极,恨不得马上就能把一百六十亩给种上。
宋书宴自从跟顾青荷成婚后,就没休息过一天,每天不是在开荒挖砍树挖树根,就是在烧野草野树,平整土地,种玉米。
因为家里没有牛这个大牲口,因此宋家新开垦的土地主要以旱地为主。
旱地在春天能种的农作物虽然多,但是不挑地产量还高的农作物也就只有玉米了。
玉米的播种时间长,剑南东道,益州府这边从农历三月一直能播种到六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