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比将至

第三堂,他解《周易》变通之道。 这原本玄奥艰深的典籍,在他口中却变得生动而贴近现实。

他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核心,结合农耕、水利、商贸乃至朝政更迭,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随手画出几个卦象,便能引申出应对时局、把握机遇的智慧,其思维之缜密,联想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仿佛在他面前,天地万物皆可纳入易理之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第四堂,他析时政策论。 针对北方旱灾、漕运利弊、边关贸易等现实问题,他并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子从历史经验、经典要义、人性洞察等多个维度去思考,训练他们构建严谨的逻辑框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点评往往一针见血,能瞬间指出策论中的漏洞与闪光点,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第五堂,他谈治学与修身。 他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次序。

告诫学子学问之道在于融会贯通,而非寻章摘句;修身之本在于诚意正心,而非沽名钓誉。

言语谆谆,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

五堂课下来,所有学子都感觉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和学识的升华。

蒋山长之学,如浩瀚烟海,深不可测,其授课之精彩,让人如饮醇醪,回味无穷。

陈耀祖更是受益匪浅,许多之前模糊的概念、零散的知识,在蒋山长的梳理下逐渐形成了清晰的体系。

然而,更让学子们沸腾的,是蒋山长在最后一次公开课上宣布的消息。

“诸位,”蒋山长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讲堂,“此次文魁大比,乃我鸿儒书院盛会。

开幕之时,需展现我书院风采底蕴。

故特此宣布,书院内所有学子,可单独或组队,构思三个开场节目,题材不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乃至奇巧杂艺皆可。

由书院教习共同评议,择优选取前三,用于大比开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底下瞬间亮起的无数双眼睛,抛出了足以让所有人疯狂的奖励:

“凡节目被选中学子,无论排名,老夫将亲自为其授课,为期一年。

此外,大比期间表现优异者,亦可获此待遇,并享藏书阁三层全年随意阅览之权!”

“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讲堂彻底炸开了锅!蒋山长亲自教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