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上的惊雷,余音未散。
朱平安那石破天惊的“监国”之请,最终被朱乾曜以一句“容后再议”轻轻按下。圣心难测,退朝之后,整个京城官场都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各方势力都在暗中揣摩着皇帝的真实意图。
六皇子府,书房内。
气氛比往日沉凝了许多。
荀彧轻捻着胡须,率先开口:“陛下虽未当场允准殿下的监国之请,却也未曾雷霆震怒,直接驳斥。这其中,既有对殿下孤注一掷的惊异,恐怕,也存了几分松动。”
贾诩接过话头,声音带着他特有的沙哑:“松动是其一,忌惮亦是其一。殿下锋芒过露,陛下既想用殿下这柄快刀,又怕快刀伤了自己。眼下局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我等行事,更需如履薄冰。”
朱平安端坐案后,听着两位谋士的分析。父皇的心思,他何尝不明白。那御座之上的人,既是父亲,更是帝王。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文若、文和所言极是。”他缓缓点头,“此事急不得,需徐徐图之。”
处理完几件积压的公务,朱平安习惯性地想唤陆柄前来,询问京中最新的动向。锦衣卫指挥使陆柄,是他安插在京城的一双锐利眼睛,更是他手中一把锋利的暗刃。
“陆柄呢?”他问向侍立一旁的亲卫。
亲卫躬身回道:“回殿下,陆指挥今日未曾按时前来。”
朱平安眉头微蹙,通常这个时辰,陆柄早已将京城各处的风吹草动整理呈报。
“昨日呢?”
“昨日也未曾。”
“前日?”
“……也未曾。”亲卫的声音低了下去。
连续三日,陆柄未曾露面。
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乌云般,迅速笼罩在朱平安的心头。陆柄行事素来谨慎周密,绝非无故失联之人。他的失踪,绝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