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那本假账被风掀开的页角尚未落下,陈墨已转身走向书架。他抽出一册《农经辑要》,又从柜中取出三本泛黄的粮价簿,摞在案头。纸页翻动声中,他抽出笔,在纸上画出一条起伏的曲线,标注“春播前十七日”“粮价波动峰值”。
“每年这个时候,粮价必动。”他抬眼看向立于门侧的苏婉娘,“士族囤粮,压市三成,等农户青黄不接时再放货。我们若能提前锁价,是否可破此局?”
苏婉娘缓步上前,目光扫过曲线,指尖轻点“波动”二字。她未答,而是取来翡翠算盘,十指翻飞。珠声清脆,片刻后她停住:“若设一市,许人以定金预购秋收之粮,价随市走,交割以仓单为凭——此为‘期货’。若规则明晰,商户愿入。”
陈墨凝视算盘上定格的数字:“若有人恶意抛售空单,压价吸筹呢?”
“那便需有实力者托市。”她声音平稳,“陈氏若敢承诺现货兜底,便无人敢轻动。”
陈墨沉默片刻,提笔写下“稻谷期货交易试行章程”九字。墨迹未干,他唤来文书:“三日内,印三百份,发至各米行、粮铺、商帮驻庐州办事处。”
次日午时,陈氏商行门前聚满商户。苏婉娘立于高台,翡翠算盘置于案上,身后悬一幅大字合约,条款清晰。她当众演示:米行掌柜以三成定金签订一千石秋收金穗稻合约,陈氏出具仓单凭证,若秋收市价高于约定,掌柜可按低价提货;若市价更低,陈氏双倍赔付差额。
“首单三笔,当场签约。”她落印,三份合约分别送往府衙、商帮总会、陈氏总账房备案。
人群骚动。有人质疑:“未收之粮,如何担保?”
苏婉娘不答,只命人开启东仓大门,搬出十袋新粮,当场验质。米粒饱满,金黄如穗,空气中弥漫稻香。
“东仓十万石,皆为此市备货。”她声音不高,却传至街尾。
消息如风南下。徽州、扬州、杭州商贾纷纷遣人打探。而醉仙楼内,李玄策捏碎了手中茶盏。
三日后,市价初稳。李玄策却突然出手。他名下七家米行同时抛售“金穗稻空单”,三日内累计两万石,市价应声下跌一成。消息传出,商户恐慌,纷纷退单。
城外码头,胡万三立于商船甲板,右手指节轻敲船舷。他转动翡翠扳指,低声道:“每跌一文,吃进五百石,账走‘茶叶预购’,舱底暗格付款。”
船工无声点头,一箱箱“茶叶”被搬入钱庄地库,银锭悄然转移。
市价跌至谷底当日,陈墨亲登商行高台。他身后,十辆牛车满载金穗稻驶入广场,米袋堆成小山。他命人当众开袋验粮,粒粒饱满,无一陈腐。
“陈氏现货充足。”他声音沉稳,“东仓十万石,随时可提。期货交割,绝不爽约。”
市价止跌。部分商户开始回流。而就在此时,慕容雪快马入城,直奔陈墨书房。
“醉仙楼地窖已空。”她立于案前,甲胄未卸,“守卫撤离,火药不见,仅余铁栅与焦痕。”
陈墨正在地图前落笔,闻言未抬头,只将手中朱笔轻轻搁下。他盯着城东水道,良久,忽然一笑。
“他们不敢炸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