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片在烛火下微微卷曲,边缘炭化的痕迹尚未完全熄灭。陈墨将它置于案上,指尖顺着那行压痕划过——“三月……西仓……火”。他没有抬头,只是将布片翻转,露出背面的菱形网格纹路,与盐场废弃包装布完全一致。
他起身,推开书房门。外间已有三人等候:柳如烟立于左侧,袖口微动,似刚收起某物;苏婉娘执笔在册,眉心微蹙;慕容雪靠墙而立,手按腰间连弩机括。
“周记货栈的账已清。”胡万三的声音从廊下传来,脚步未停便入内,“他们用粗布转运的不止是假信,还有火油桶外衬。三日前,有两车货物经西门入城,报的是‘赈灾棉絮’,实则重量不符。”
陈墨点头,将布片递出。苏婉娘接过,对照笔迹簿比对片刻,低声道:“这压痕字形,与李氏私印用的朱砂笺规格相同。”
“他们要烧西仓。”慕容雪开口,“不是为了毁粮,是为了毁信。”
陈墨走到舆图前,手指落在西仓位置。那片废墟早已停用,地基松动,雨水积年渗漏,连护庄队都避而远之。正因如此,才成了最合适的靶子。
“那就把展会设在那里。”他说。
苏婉娘抬眼:“公开金穗稻育种法?还有脱粒机图纸?这等技术一旦外泄,再难收回。”
“他们已经在偷。”陈墨道,“偷得隐秘,不如我们放得光明。技术不怕人看,怕的是没人信它有用。灾民信的是分红,士族信的是祖制,唯有亲眼所见,才能动摇根基。”
柳如烟轻声道:“可耳目未清。账房刚抓了一个,难保没有第二个。”
“所以要快。”陈墨转向胡万三,“南洋的蒸汽脱粒机组,还能按时到?”
胡万三摇头:“风暴阻海路,船队滞留琼州。最快也得二十日后。”
“那就走陆路。”陈墨取出一份交易记录,“李氏余党还在用周记货栈走货,说明陆道未断。你把机器拆解,混在灾民采购队里运进来,以‘农具赈济’名义过关。”
胡万三眉头紧锁:“若他们真在等三月动手,我们大张旗鼓筹备展会,岂非正中其下怀?”
“他们以为我们在防。”陈墨目光沉定,“可我们要做的,是逼他们动。”
他转身召来楚红袖。她已带人勘测西仓归来,手中图纸摊开,标注着地基裂缝与旧排水渠走向。“渠深八尺,可容三人并行,出口在城外荒坡,覆土未实。”她指着一处,“若有人潜入,必经此道。”
“设岗不必明。”陈墨道,“让柳如烟调教坊司旧部,在周边茶肆酒楼散布消息——就说陈氏少主将在西仓现场演示‘稻谷变金’之术,引百姓围观。”
柳如烟嘴角微扬:“再让苏姑娘写几张告示,说参展农户可试用新式曲辕犁,十年免租。佃农最爱实惠,自会替我们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