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天地君亲师!
仁智礼仪信!
修身齐家平天下!
…
百善孝为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金小山一声声念。
李清照一笔笔写。
一张张宣纸把一句句箴言记录。
金小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他不知道自己还记得多少,不过没关系,有些语句他开个头,李清照就能完整的写下来。
这就是人心中的量人尺。
以史为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得失。
这把尺,一造就是一个多小时,上百张的宣纸被写的满满的。
王夫人满眼疑惑。
赵佶心中不解。
蔡京同样不明所以。
写这些做什么?
这些语句,他们比金小山熟悉!
金小山挑的都是宋朝以前的名言名句,全来源于诸子百家的经典典故。
不经典的金老爷不知道。
“还有呢?”
李清照写完了最后一句后天下之乐而乐,转头同样不解的看着金小山。
这是量人尺,
就算你不说,读书人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套用经典语录。
这尺子有什么意义?
“没有了,这是你们的尺子。”
金小山摇了摇头。
最后一句是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才死了没几十年呢,是距离这个时间点最近的大佬了。
以上就是宋朝人能接触到的刻度了。
“我们的尺子?”
李清照皱了皱眉,不屑的回击道:“我们的尺子可不止这么一点儿,四书五经百家经典,你这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清照所言极是,这尺子确实短了点。”
“以史为鉴的话,确实少了点儿。”
赵佶和蔡京这次站在了李清照的阵营,都觉得这百十张的名言就想量人,太小儿科了。
“你们的尺,长九千年,当然不止我说的这点儿,我要说的是我的尺!”
金小山指了指自己。
“你的尺?”
李清照恍惚了一下。
一直以前,她觉得自己和金小山是一样的,顶多就是来自不同的世界,本领大小的区别。
这就仿佛穿越者见到古人和自己一样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就认为大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