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瀛台的日子里,光绪唯一的慰藉就是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希望能从书中找到救国的方法,或者找到解脱自己命运的途径。可书读得越多,他越感到绝望,因为他知道,以他现在的处境,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清人日记里记载,有人曾听到光绪在夜里发出痛苦的叹息声,那声音在寂静的瀛台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六、光绪之死:迷雾重重的悲剧结局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突然驾崩,年仅38岁。他的死,就像一团迷雾,充满了各种猜测和谜团。
官方说法是光绪因病医治无效而亡。可野史上却流传着各种离奇的说法。有人说光绪是被慈禧毒死的,因为慈禧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担心光绪在她死后翻案,所以先下手为强。还有人说光绪是被袁世凯害死的,因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背叛了光绪,害怕光绪日后报复。甚至有人说光绪是被李莲英暗中谋害,因为李莲英一直是慈禧的忠实走狗,为了讨好慈禧而对光绪下毒手。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光绪的死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在孤独、绝望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死后不久,慈禧也跟着离世,大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很快就走向了灭亡。光绪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让人在感叹他命运的同时,也对那段黑暗的历史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七、朝堂“小透明”的无奈
光绪亲政前,在朝堂上就是个“小透明”,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每次上朝,慈禧端坐在帘子后面,大臣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慈禧身上,对光绪只是例行公事地行礼。光绪想发表点自己的看法,往往还没说几句,就被慈禧打断。
有一回,讨论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光绪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建议加大治理力度,合理调配资金,确保堤坝稳固。可话还没说完,慈禧就不耐烦地说:“皇上年纪轻,想法太天真。这黄河治理,向来都是按老法子来,哪能说改就改。”大臣们听了,纷纷附和慈禧,对光绪的方案不屑一顾。光绪看着这群墙头草般的大臣,心中又气又恼,却又毫无办法。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在这朝堂上,自己的声音根本无人在意。
还有一次,有大臣上奏关于与外国通商的事宜。光绪对国际形势略有了解,觉得应该谨慎对待,不能让外国轻易掌控大清的经济命脉。可慈禧却认为通商能带来银子,是好事一桩。光绪试图争辩,慈禧却脸色一沉,严厉地说:“此事就按我吩咐的办,皇上不必多言。”光绪只好闭嘴,心中满是憋屈。在这个权力被慈禧紧握的朝堂上,光绪就像个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木偶,只能眼睁睁看着决策朝着自己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无奈感如影随形,深深折磨着他。
八、与珍妃的“甜蜜”与“苦涩”
光绪和珍妃的感情,可谓是他悲惨人生中的一抹亮色,但这抹亮色最终也被黑暗吞噬。珍妃性格活泼开朗,思想较为开明,和沉闷压抑的宫廷格格不入,却因此吸引了光绪。
他们在一起时,珍妃会给光绪讲宫外的新鲜事儿,还会陪光绪玩一些小游戏,让光绪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光绪也会把自己的心事说给珍妃听,两人在这冰冷的皇宫里相互慰藉。有一次,光绪让人找来西洋的相机,和珍妃一起拍照留念,他们在镜头前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他们的甜蜜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慈禧看不惯珍妃的做派,觉得她有失体统,还担心她影响光绪,对她百般刁难。有一回,珍妃擅自穿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被慈禧撞见。慈禧大发雷霆,骂珍妃奢侈浪费,不知检点,还罚她在宫里跪了几个时辰。光绪得知后,心疼不已,却又不敢去求情。后来,随着光绪推行变法,珍妃全力支持他,这更让慈禧对珍妃恨之入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以“干预朝政”等罪名,将珍妃打入冷宫。光绪想去看望珍妃,却被慈禧派人阻拦。珍妃在冷宫里受尽折磨,最后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慈禧派人投进了井里。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他觉得自己不仅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也失去了人生中最后一丝温暖和希望。
九、变法中的“幻想”与“碰壁”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仿佛看到了大清振兴的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天真地以为,只要变法成功,大清就能摆脱困境,走向富强。他积极地和维新派人士沟通,不断地颁布变法诏令,从教育、经济到军事,方方面面都进行改革。
光绪对教育改革尤为重视,他希望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型人才。他满心期待着这些新式学堂能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改变大清的命运。可守旧派大臣们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科举制度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轻易更改。这些大臣在朝堂上吵吵嚷嚷,坚决抵制光绪的诏令。光绪气得不行,却又无法说服他们。
在经济改革方面,光绪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支持创办工厂。可资金从哪里来?朝廷财政本就紧张,守旧派又处处刁难,导致很多计划都无法实施。光绪想引进外资,却又遭到了顽固派的指责,说他卖国求荣。光绪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到处碰壁。他的变法梦想,在守旧派的重重阻挠下,渐渐变得遥不可及,可他依旧不愿放弃,苦苦支撑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十、瀛台“囚徒”的日常挣扎
被囚禁在瀛台后,光绪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之中。每天,他只能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有时候,他会想起小时候在宫外的自由时光,那时候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尊贵的皇帝,但却能享受亲情和自由的快乐。
为了打发时间,光绪开始学习英语。他找来一些英文书籍和字典,艰难地自学。他希望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外面的世界,说不定还能找到拯救自己和国家的办法。可学习过程困难重重,没有老师指导,很多单词和语法他都弄不明白。但光绪没有放弃,他咬着牙坚持着。
偶尔,光绪会在瀛台的小院子里种些花草。他精心地照料着这些花草,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那尚未熄灭的希望之火。然而,看守他的太监们却不理解他,还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有个太监看到光绪在种花,阴阳怪气地说:“皇上,您就别白费力气了,种这些花有什么用,还不如老老实实待着。”光绪听了,心里一阵刺痛,但他没有理会,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事情。在这孤独的瀛台,光绪在日常的挣扎中,守着自己那一丝微弱的希望,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转机。
十一、与身边太监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