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选址,应天军校

与此同时,一纸招贤令,通过四海商行,夜不收传遍天下,无数能人志士朝着朱元璋这里涌来。

大量涌入的流民,在军队震慑以及以工代赈的方式下,逐渐生活下来,有了这么一批生力军。

应天书院,几乎和应天军校同时拔地而起。

开荒的数量,水利工程,驰道工程也开始启动。

在马昕压制下,一切量力而行。整个应天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一种生气,一种勃勃生机。

明玉珍南下,也打下一片疆土。只留了一部分水兵和朱元璋对峙,其他水兵增援去了。

徐达主力,汤和新兵,朝着常遇春驰援。短短一个月,如此多将军齐聚的阵容,直接将东边的元庭军队打崩了。

大军凯旋而归,汤和正式入应天军校作为第一任校长,

十多万大军,精挑细选。组建朱元璋麾下第一成建制的军队,“天策军”应运而生。

几乎人人全甲,武器都是崭新的。

包括步兵两万,骑兵五千,火器营五千。神机炮五十门,虎蹲炮二百门。炮弹近万发。

有了马昕的思路,解决了炉火问题,材质问题,燧发枪应运而生。

整个军队战斗力变得更加强大,可惜的是威力太弱了,堪比普通火铳。制约的还是材质。技术还是不行。

鞍山院,在四海商行和夜不收努力下,人才济济,数百全天下火器精英,夜以继日的研究,也只能改进如此地步。

近十万人的大工坊,如今也才这么点力量。只能将三万人换装。

整个底蕴几乎消耗一空。

面对如此强军,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直接带着徐达,常遇春开始训练兵种之间的配合。

这是新的战争方式。

“底蕴的增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到达如今这一步,我的智慧和过去的经验基本耗尽了。”马昕望着飘荡的天策旗帜。

来到这里,他似乎发现这里好似是平行世界一样,似乎走上另一条路。

“能走多远,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一个佣兵数十万的势力,统御天下火器人才,到这一步也消耗了如今所有底蕴。”

“见过大人,应天军校第一期招满了。请大人巡视。”马汉来报,招贤令引起了巨大反响。

好多人才涌入应天,如今应天军校几乎都搭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