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应急数据盒的瞬间,视网膜上的系统光幕突然自动亮起,原本复杂的体检报告界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洁的任务面板,淡蓝色的光晕围绕着任务标题,显得格外醒目。系统的机械音也一改之前的 “客观冷漠”,多了一丝类似 “导师” 的引导感:
“基于‘老兵’号详细体检报告,结合宿主当前资源与能力,启动‘新手教学模式’,发布首个教学任务:【恢复最低限度辅助能源】。任务目标:激活辅助能源机组(APU),为‘老兵’号提供基础照明、环境监测等最低限度能源支持,为后续修复奠定基础。”
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 系统这是开始主动引导我修复 “老兵” 号了!之前面对密密麻麻的异常指标,我像无头苍蝇一样茫然,而现在,一个明确的任务摆在眼前,瞬间驱散了之前的混乱,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方向感。
“辅助能源机组(APU)是什么?和应急能源舱有什么区别?” 我在心里问道,虽然有了目标,但对任务涉及的设备还完全不了解。
“辅助能源机组(APU)是星舰的‘备用心脏’,与应急能源舱的‘临时供电’不同,APU 可实现长时间低功率运转,主要为星舰基础系统(照明、环境监测、通讯备用通道)提供能源,且能耗较低,适合当前‘老兵’号能源紧缺的状况。” 系统的解释清晰易懂,光幕上还弹出了 APU 的三维结构图,标注着核心部件的位置,“当前‘老兵’号共有 2 个 APU 机组,1 个位于中层通道左侧的 APU 专用舱室(状态:部分可用),1 个位于引擎舱附属区域(状态:完全损坏),任务优先激活可用的 APU 机组。”
光幕上的箭头突然动了起来,从当前宿舍位置出发,沿着学院后巷、第七船坞入口、货运舱、中层通道,最终指向一个标注着 “APU 舱室” 的红色圆点,旁边还实时显示着距离:“当前距离目标位置 1200 米,预计步行时间 15 分钟,船坞内部移动预计 20 分钟。”
“系统还会实时导航?” 我惊喜地发现,箭头会根据路线变化自动调整方向,遇到之前的坍塌通道、锁死舱门时,还会提前标注 “绕行点”,甚至标注出 “最佳移动时机”(如巡逻机器人经过间隔)。这种清晰的指引,让我之前对船坞环境的恐惧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跟着走就不会错” 的依赖感。
我没有丝毫犹豫,将应急数据盒放进背包,抓起个人数据板和工具箱,快步走出宿舍。按照系统的导航指引,我沿着学院后巷的阴影前进,避开了巡逻机器人的常规路线 —— 光幕上会提前 100 米标注出机器人的位置,让我有足够时间躲进垃圾桶或废弃管道后面。
15 分钟后,我顺利抵达第七船坞入口。之前被我切割开的金属闸门还保持着打开的缝隙,我侧身钻进去,熟悉的腐朽气息扑面而来。激活磁力靴,我沿着船坞边缘向 “老兵” 号的货运舱移动,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周围的废舰残骸,系统光幕上的箭头始终牢牢锁定着 APU 舱室的方向,距离数字不断减少:“800 米……600 米……400 米……”
走到货运舱门口时,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货运舱内部存在轻微结构松动,建议从右侧维修通道进入,避免舱门区域可能的零件坠落风险。” 我抬头一看,果然,货运舱门上方的金属支架有明显的倾斜痕迹,几块生锈的金属板悬在半空,随时可能掉落。我连忙绕到右侧,钻进之前发现的维修通道,心里暗自庆幸 —— 要是没有系统的提醒,说不定会被坠落的零件砸伤。
维修通道内依旧狭窄黑暗,我按照系统标注的 “安全点位” 移动,避开了之前发现的裸露线缆和尖锐毛刺。光幕上的箭头会在转弯处提前闪烁,还会标注出 “前方 5 米有管道滴水,注意防滑”“左侧检修口可短暂休息” 等细节提示,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时刻提醒着我周围的潜在风险。
钻出维修通道,进入中层通道时,距离 APU 舱室还有 150 米。中层通道的坍塌区域依旧挡在前方,系统指引我从左侧的备用通道绕行 —— 这是一条比维修通道更窄的通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布满了当年的维修记录涂鸦,有的写着 “今天又修好了该死的管线”,有的画着简单的星舰图案,透着一股当年船员们的生活气息。
“前方 30 米左转,即可到达 APU 舱室入口,入口处存在一扇锈死的金属门,需使用撬棍开启,建议提前检查工具状态。”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停下脚步,从工具箱里掏出撬棍 —— 这是之前从黑市买来的钛合金撬棍,之前开启货运舱门时已经用过一次,现在检查发现,撬棍头部虽然有轻微磨损,但依旧坚固,足以应对锈死的金属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继续前进 30 米,左转后,一扇半埋在垃圾里的金属门出现在眼前 —— 这就是 APU 舱室的入口。金属门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门楣上 “APU 舱室” 的标识已经模糊不清,只有系统光幕上的红色圆点确认了这就是目标位置。我蹲下身,清理掉门周围的垃圾,露出门把手和锁孔 —— 锁孔早已锈死,门把手也无法转动,显然只能用撬棍强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