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明亮的中层通道奔跑,应急灯的白光在身后飞速掠过。路过船员休息区时,我瞥见里面的几盏壁灯也亮了起来,虽然光线微弱,却足以照亮整个舱室,再也不是之前漆黑一片的模样。我的脚步更快了,心里的期待像一团火,越烧越旺。

终于抵达舰桥门口,我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那扇锈迹斑斑的金属门 ——

门后的景象,让我瞬间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

之前漆黑一片的舰桥,此刻不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荒芜。主控制台正中央的小型副屏幕下方,一盏直径不足五厘米的红色指示灯亮着,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控制台边缘的三个应急壁灯也依次亮起,发出橘黄色的微光,虽然不足以照亮整个舱室,却像三枚小小的火种,驱散了笼罩在这里二十年的黑暗。

小主,

光线虽然微弱,却足以改变一切 —— 我能清晰看到主控制台表面的灰尘在微光下浮动,能看到船长座椅扶手上的刻痕,能看到地面上散落的废纸边缘泛着的黄。不再是手电筒光束下 “局部的破败”,而是 “整体的苏醒”,哪怕只是几盏灯的微光,也让这个曾经的指挥中心重新有了 “空间感”,有了 “温度”。

我一步步走进舰桥,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微光。橘黄色的壁灯光线落在主控制台上,在那些破碎的屏幕和断裂的操纵杆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竟有种奇异的庄严感。我走到主控制台前,手指轻轻拂过那盏亮着的红色指示灯 —— 灯座是金属的,带着一丝微弱的温度,那是电流通过时留下的热量,是 “活着” 的温度。

“系统,这些灯光是 APU 供电的吗?还有其他设备恢复电力了吗?” 我在心里问道,眼睛舍不得离开那些微光,仿佛每多看一秒,就能多感受到一分 “老兵” 号的生机。

“APU 当前仅向‘老兵’号基础照明系统(舰桥 3 盏应急灯、中层通道 5 盏应急灯、APU 舱室 1 盏主灯)及环境监测系统核心模块供电,其他设备(如通讯、导航)因能耗较高,暂未接入。” 系统的光幕上弹出供电范围示意图,红色区域标注着已恢复电力的设备,“但这是‘从 0 到 1’的突破 —— 意味着‘老兵’号的能源系统已实现‘稳定输出’,后续可逐步接入更多低能耗设备,为全面修复奠定基础。”

从 0 到 1 的突破…… 我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心里的成就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之前面对体检报告上 189 项严重异常时,我以为 “老兵” 号永远只能是一艘 “钢铁棺材”,可现在,它有了稳定的能源,有了亮起的灯光,有了运转的电机,这些微小的变化,却像在荒芜的土地上种出了第一株嫩芽,让我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就在这时,舰桥的观察窗外面传来一阵 “哐当” 声 —— 是风吹动船坞顶部的金属支架,撞击到玻璃残框上。我走到观察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船坞,远处的应急灯像星星一样闪烁。突然,我注意到舰桥内的环境监测系统指示灯也亮了起来 —— 那是一个位于控制台角落的小型显示屏,虽然屏幕只有巴掌大,且大部分区域漆黑,但右下角的温度和氧气浓度数据却在缓慢跳动:“温度 21℃,氧气浓度 20.0%”,虽然简单,却是 “老兵” 号向我传递的 “健康信号”。

我靠在船长座椅上,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座椅表面的皮革已经开裂,露出里面的海绵,却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宽大与稳固。我抬头望着舱室顶部的破洞,月光从那里洒进来,与应急灯的微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周围的控制台。这一刻,我仿佛能想象到二十年前,“老兵” 号的船长也曾坐在这个位置上,指挥着船员穿越银河边缘的星云,在未知的星域中探索;而现在,我成了这个位置的新主人,肩负着唤醒它的使命。

“系统,你说‘老兵’号会不会知道,它又亮起来了?” 我在心里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孩子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