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 凯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看着屏幕上 “系统升级完成,适配深渊环境” 的提示,心里涌起一阵满足感。之前在 “老鼠洞” 时,他只能对着有限的设备研究,如今虽然被限制在 10 平方米的工作间,却能同时推进数据破解和飞船升级,这种 “有事可做” 的忙碌,比单纯待在据点研究更让他充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便携式控制台突然弹出 “数据容器能量波动异常” 的警告 —— 屏幕上的三重螺旋模型中,第三层加密的节点突然加速旋转,原本稳定的密码规律出现偏差。凯立刻坐直身体,调出星璃传来的灵能同步数据,发现她的灵能波动因持续消耗出现轻微紊乱,导致与容器的共鸣频率偏移。

“难怪加密会紊乱,灵能同步跟不上了。” 凯快速敲击键盘,在算法中加入 “灵能补偿参数”,同时打开灵能信号放大器的控制界面,将放大倍数从 1 倍调至 1.5 倍:“这样应该能稳定星璃的灵能波动,让同步误差控制在 0.01Hz 以内。”

他按下 “发送” 按钮的瞬间,通讯器传来星璃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轻快:“凯,灵能同步稳定多了!第三层加密的节点旋转速度慢下来了,破解进度能恢复正常。你那边还好吗?AI 没找你麻烦吧?”

“能有什么麻烦,我这工作室都搭好了,还顺手给你俩升级了飞船系统。” 凯笑着回应,手指却没停,继续调整破解算法的参数,“等破解完容器,我再给‘老兵’号装个‘深渊数据过滤模块’,以后遇到数据流干扰,系统能自动屏蔽无效信号,比现在安全多了。”

挂掉通讯,凯的目光重新落回数据容器的加密模型上。此刻第三层加密的节点已恢复稳定,他调出示波器的波形图,对比着校准仪传来的数据,突然发现一个隐藏规律:节点旋转的频率与深渊核心样本的能量波动完全一致,像是被某种机制绑定在一起。

“原来如此!第三层加密的密钥不是固定的,是随深渊样本的能量波动实时生成的!” 凯兴奋地一拍桌子,散落的螺丝刀差点掉在地上,“之前怎么没发现,难怪算法总跟不上 —— 只要同步样本的能量波动,就能实时生成密钥,破解速度能快一倍!”

他立刻修改算法逻辑,将深渊样本的能量数据导入密钥生成模块。屏幕上的三重螺旋模型瞬间亮起,第三层加密的节点开始逐一解锁,破解进度条从 60% 快速攀升至 75%。悬在门口的监控无人机似乎也察觉到变化,轻微晃动着机身,像是在 “好奇” 他的操作成果。

不知不觉间,工作间内只剩下设备运行的 “嗡嗡” 声和键盘敲击的清脆声响。凯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时而皱眉调整参数,时而兴奋地记录规律,手腕上的定位手环亮了又暗,他却浑然不觉;散落的零件堆得更高,能量块的包装纸随手扔在地上,整个工作间愈发混乱,却透着一股高效运转的活力。

“该给数据传输加个保险了。” 破解间隙,凯又想起 “老兵” 号的系统漏洞 —— 之前升级的防火墙虽然能抵御外部攻击,却没针对深渊特有的 “数据渗透” 做防护。他顺手调出 “数据隔离程序”,导入飞船系统,设置成 “与数据容器破解同步启动”,确保破解过程中不会有外部数据流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