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在声波武器控制室休整 30 分钟后,凯重新打开便携式终端,屏幕上依旧布满电磁干扰留下的雪花纹。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布满划痕的键盘上敲击,试图调出之前存储的 “幽灵信号” 频谱数据 —— 这是他们找到核心舱体、解开所有谜团的唯一线索。但终端刚加载数据,屏幕就突然闪烁,原本清晰的信号波形被杂乱的红色干扰波覆盖,像被浓雾笼罩的灯塔,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EMP 手雷对终端的损伤比预想中更严重,信号接收模块故障了 30%,无法直接捕捉‘幽灵信号’的完整频率。” 凯的眉头紧锁,他拆开终端后盖,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线路,“而且‘希望方舟’号内部的金属结构和能量残留,会持续干扰信号传输,常规的滤波程序根本无法生效。”
星璃走到凯身边,将灵能轻轻覆盖在终端上。淡紫色的灵能顺着线路蔓延,屏幕上的雪花纹逐渐减少,模糊的信号波形重新显现出微弱的轮廓。“我的灵能可以暂时稳定信号接收模块,但无法完全消除干扰。你需要找到‘幽灵信号’的‘特征频率’,用它作为‘锚点’,过滤掉其他干扰波。”
一、信号过滤:与干扰波的 “技术博弈”
凯立刻调整策略,将终端切换至 “手动滤波模式”。屏幕上出现两条波形 —— 一条是带着毛刺的淡绿色 “幽灵信号”,另一条是杂乱无章的红色干扰波。他需要从千变万化的干扰波中,精准识别出与 “幽灵信号” 无关的频率,逐一剔除,才能还原信号的完整轨迹。
“‘幽灵信号’的基础频率是 3.7 赫兹,每 12 秒会出现一次‘频率跳变’,跳变幅度 0.2 赫兹,这是它的核心特征!” 凯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滤波滑块上缓慢移动,“干扰波主要来自三个来源:破损能源管线的 50 赫兹工频干扰、金属结构振动产生的 10 赫兹机械干扰、深渊能量残留的 17.8 赫兹脉冲干扰。只要将这三个频段的干扰全部过滤,就能捕捉到清晰的信号轨迹!”
但操作远比想象中艰难。每当凯过滤掉一种干扰波,新的干扰就会立刻填补空缺 —— 通道内漂浮的金属碎片碰撞,导致机械干扰频率突然从 10 赫兹升至 15 赫兹;远处辐射泄漏点的能量波动,让脉冲干扰强度增加了 2 倍。屏幕上的 “幽灵信号” 像一条狡猾的鱼,在干扰波的 “海洋” 中时隐时现,每一次消失都让凯的心脏紧绷。
“灵能感应到‘幽灵信号’的方向在东北方!” 星璃突然开口,她的额间晶体泛着强烈的光芒,灵能像一道延伸的丝线,牢牢锁定着信号源头的大致方向,“信号强度正在缓慢增强,说明我们正在靠近,但中间有多层金属舱壁阻隔,信号被反射后出现了‘伪轨迹’,终端捕捉到的可能是反射信号,不是真实源头!”
凯立刻调整终端参数,开启 “多频段接收模式”。屏幕上同时出现 6 条不同频段的信号轨迹,其中 5 条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伪轨迹),只有一条淡绿色轨迹保持着稳定的东北方向,且强度随距离增加而线性上升。“找到了!这条才是真实轨迹!伪轨迹是信号遇到金属舱壁反射形成的,我们之前被误导了方向!”
经过 1 小时的反复调试,凯终于成功过滤掉所有干扰波。屏幕上的 “幽灵信号” 波形变得清晰稳定,一条淡绿色的轨迹线从当前位置出发,穿过复杂的舱体结构,最终指向 “希望方舟” 号碎片的最深处 —— 那里标注着两个模糊的远古符号,根据星璃的解读,分别代表 “核心反应堆” 和 “中央计算机”。
“信号源就在‘核心反应堆’与‘中央计算机’之间的区域!距离我们当前位置约 800 米,但中间需要穿过 5 层破损的舱壁和 3 段坍塌的通道,导航路径极其复杂。” 凯将信号轨迹与 “希望方舟” 号的残存结构图纸叠加,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条蜿蜒的红色路线,“而且部分通道内还存在未知的能量干扰,我们的终端可能会再次失效,需要依赖星璃的灵能感应和手动标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