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制定侦查计划

“先锋号” 前哨站的战术会议室里,全息沙盘正投射出数据深渊边缘的三维立体地图,红色的追猎者活动区、蓝色的安全航道、黄色的可疑信号点清晰分明。团队成员围站在沙盘旁,气氛严肃却充满干劲 —— 经过昨天的讨论,主动侦察的提议已正式通过,此刻他们要做的,是将 “深渊之眼” 行动从 “构想” 转化为 “可落地的详细计划”,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侦察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一步,确定高价值监控区域。” 雷诺率先开口,手指在沙盘上的暗星云区域轻轻一点,这里是星璃之前感知到的追猎者潜在停泊点,“根据星璃的灵能反馈和边境殖民地遭袭数据,暗星云外围的‘碎石带’是追猎者侦察舰的‘中转枢纽’—— 它们从这里出发巡逻,返航后也会在此停留休整。我们将主监控点设在这里,能同时观测巡逻规律和舰船起降。”

他调出碎石带的详细扫描图,画面中布满大小不一的岩石块,最大的直径超过 10 公里,最小的仅几米宽,复杂的地形既能为 “老兵号” 提供天然隐蔽屏障,又能阻挡追猎者的视线。“凯,你计算一下碎石带的电磁屏蔽效率,确保我们的伪装能与环境完美融合。”

凯立刻在终端上输入参数,屏幕上弹出一组数据:“碎石带的岩石含‘铁镍矿’成分,能屏蔽 45% 的电磁信号,再加上宇宙尘埃的天然屏蔽效果,总屏蔽效率可达 75%。我的‘信号优先级劫持程序’能将剩余 25% 的信号伪装成‘岩石电磁辐射’,追猎者的低级 AI 会将其判定为‘环境噪音’,不会触发警报。”

莉娜则补充了次级监控点的选择:“在碎石带东北方向 300 公里处,有一片‘能量紊乱区’—— 那里的深渊能量波动频繁,追猎者的传感器会出现间歇性失灵,是他们的‘巡逻盲区’。我们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临时观测点’,用微型无人机收集侦察舰的通讯信号,补充主监控点的情报缺口。”

她走到沙盘前,用红光标记出临时观测点的位置:“无人机采用‘一次性设计’,外壳用新型合金制作,雷达反射截面仅 0.1 平方米,完成信号收集后会自动销毁,避免被追猎者捕获。我会提前给无人机编程,设定‘定向信号传输’模式,只向‘老兵号’发送加密数据,防止被截获。”

星璃的灵能缓缓延伸至沙盘的监控区域,额间晶体泛起微光:“灵能感知到碎石带深处有一道‘稳定能量流’,像是人工搭建的‘能量补给线’,很可能是追猎者为侦察舰补充能源的装置。我们可以在补给线附近设置‘隐蔽传感器’,记录侦察舰的能源消耗速率 —— 这能帮我们推算它们的续航能力,进而判断母舰距离。”

团队很快确定了 “一主两次” 的监控体系:主监控点(碎石带)负责观测舰船活动规律,次级监控点一(能量紊乱区)负责收集通讯信号,次级监控点二(能量补给线)负责记录能源数据,三个点形成三角布局,既能相互补充,又能在某一点暴露时快速切换观测重心。

“第二步,规划安全撤离路线。” 雷诺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撤离路线是 “保命线”,必须考虑到所有突发情况,“我们设计两条撤离通道:‘主撤离线’沿碎石带西侧的‘星云流’行驶,这里的气流能加速舰船航行,且深渊能量浓度低,适合快速撤离;‘备用撤离线’穿越大碎石带东侧的‘暗物质区’,虽然环境复杂,但追猎者很少进入,适合在主路线被封锁时使用。”

他调出两条路线的风险评估表:“主撤离线的优势是‘快’,从碎石带到安全区仅需 40 分钟,但缺点是‘暴露风险高’—— 沿途有 3 个追猎者的临时警戒点;备用撤离线的优势是‘安全’,但航行时间需要 1 小时 20 分钟,且暗物质会干扰通讯,需要提前设定‘离线导航’。”

凯立刻针对路线缺陷提出解决方案:“我会在主撤离线的警戒点附近部署‘信号干扰器’,干扰追猎者的传感器;同时给‘老兵号’安装‘暗物质导航模块’,通过分析暗物质的‘引力波动’确定航向,即使通讯中断,也能精准沿备用路线撤离。”

莉娜则补充了 “应急撤离预案”:“如果两条路线都被封锁,我们将启动‘破围方案’—— 我用狙击步枪摧毁追猎者的传感器塔,凯释放‘电磁脉冲弹’干扰它们的武器系统,‘老兵号’则借助碎石带的地形突围,向‘先锋号’方向返航。”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 “第三步:明确不同情况的应对预案”,团队将可能遇到的场景分为 “无接触观测”“轻度暴露”“重度包围” 三类,每一类都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流程。

“首先是‘无接触观测’,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 雷诺指着沙盘上的流程表,“‘老兵号’在碎石带的‘巨石阴影区’潜伏,莉娜用远距离能量探测镜记录侦察舰的起降时间、航向、速度;凯用无人机收集通讯信号,解析追猎者的加密频率;每 6 小时向‘先锋号’发送一次加密情报,全程保持‘信号静默’,不主动与外界联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