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号’的战术定位是‘机动核心’,主要任务有三个。” 雷诺通过量子通讯向 “老兵号” 的船员们下达指令,“第一,在追猎者跃迁后,立刻从侧面切入,用主炮攻击其侧翼舰队,打乱阵型;第二,一旦前哨站某一处防御节点被突破,立即前往支援,用护盾掩护地面人员撤退;第三,保护星璃的灵能感应小队 —— 她们的预警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让追猎者靠近她们的部署区域。”
他调出 “老兵号” 的武器配置清单:主炮已装载 12 枚 “深渊破甲弹” 和 8 枚 “共振干扰弹”,副炮填满 “高爆弹”,近战武器舱备有 6 枚 “电磁脉冲弹”;引擎已调整为 “应急推进模式”,能在 3 秒内将速度提升至 1.5 倍亚光速,确保快速支援。“所有武器系统已完成预热,能源分配优先供给主炮和引擎,护盾维持 80% 能量储备 —— 我们要像一把尖刀,在追猎者的阵型中撕开缺口,为前哨站争取防御时间。”
驾驶舱内的船员们齐声回应:“明白!” 他们的声音坚定有力,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盯着自己的操控面板,手指悬在按钮上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一处部署,落在星璃和她的 “灵能感应小队” 身上。她们的位置在 “先锋号” 前哨站的地下掩体中,这里距离地面 50 米,能抵御重型武器的直接攻击,且有独立的能源供应和通讯系统。掩体中央,10 名船员围坐在灵能感应阵列周围,每人手中握着一块淡紫色的灵能晶体,晶体通过导线与阵列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 “共享感应网络”。
星璃站在阵列中央,额间的晶体泛着柔和的光芒,灵能缓缓注入阵列:“现在,我会将我的灵能感应范围,通过晶体共享给你们 —— 你们会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波动’,那是我的灵能,不要抗拒它,试着用意识跟随它,就能感知到远处的能量信号。”
10 名船员闭上眼睛,按照星璃的指引,尝试与灵能建立连接。几分钟后,一名年轻的船员突然睁开眼睛,声音带着惊喜:“我…… 我感觉到了!西北方向有微弱的能量波动,像是宇宙尘埃的自然信号!”
星璃微笑着点头:“很好,那是正常的环境信号。接下来,你们要学会区分‘自然信号’和‘追猎者信号’—— 追猎者的能量信号带着‘冰冷的恶意’,波动频率比自然信号快 3 倍,且会有规律的‘脉冲’,就像心脏跳动一样。”
她调出之前记录的追猎者能量信号,通过阵列传递给每一名船员:“记住这个信号特征,一旦感知到,立刻告诉我具体方向和强度 —— 我们的预警时间每多 1 秒,前哨站的防御就多一分保障。另外,你们还要注意‘能量屏蔽区域’—— 追猎者的主力舰会释放强屏蔽场,我们的灵能会被阻挡,无法穿透,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刻判断屏蔽场的范围,推算主力舰的大致位置。”
随着灵能共享网络的逐渐稳定,星璃的感应范围从原本的 500 光时,扩展到了 800 光时,覆盖了追猎者可能出现的所有区域。她靠在阵列旁,轻轻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实时的 “能量地图”—— 每一道自然信号、每一处能量异常、每一片屏蔽区域,都在地图上清晰显示,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前哨站牢牢保护在中央。
此时,前哨站周边的环境陷阱也已布置完毕。在追猎者的 12 个可能跃迁落点周围,凯和后勤人员共埋设了 36 枚 “深渊能量地雷”—— 这种地雷利用环境中的深渊能量作为引爆源,无需额外能源,一旦追猎者的舰船进入 10 公里范围,地雷会自动感应其引擎的能量波动,触发剧烈爆炸,形成直径 5 公里的能量冲击区,足以瘫痪 “刺蜂级” 侦察舰的护盾。
在中距离防御圈的岩石带中,还隐藏着 8 个 “电磁陷阱”—— 这些陷阱伪装成岩石的一部分,能释放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干扰追猎者的传感器和通讯系统,使其无法正常锁定目标或传递指令。凯还在陷阱中加入了 “延迟触发” 功能,可根据战场情况,通过手动指令控制引爆时间,确保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当最后一枚深渊能量地雷埋设完毕,距离追猎者预计发起攻击的时间,仅剩最后 30 分钟。前哨站的每一个角落,都已进入 “战斗就绪”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