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朱元璋的认可

十月初八的晨光,裹着御花园里新绽的菊香,溜进坤宁宫的窗缝。皇后倚在软榻上,指尖轻轻抚过枕畔的薄荷香包——那青布小包绣着并蒂莲,针脚歪扭,却浸透了晒干的桂花香。她深深吸了口气,喉间泛起久违的清润,昨夜竟未因咳喘惊醒。

“阿婆,”她转头看向侍立床边的周阿婆,眼底漾开笑意,“今儿这香包,比前几日的更得劲。”

周阿婆眼眶倏地红了。昨夜她替皇后把脉时,指尖触到的脉象虽仍弦细,却不再如乱丝般飘忽——滑象渐生,是胎元稳固的吉兆。她强压激动,只低声道:“娘娘睡得安稳,便是好事。”

此刻,太医院晒药场上,凌云的粗布短衫已被汗水浸透。他蹲在竹席前,指尖捻起一片茯苓,对着日光细细端详。三日前从霉堆里刨出的这批茯苓,表皮还沾着黑褐的菌丝,此刻在清水中浸泡、刮削、晾晒,已蜕变成莹润的玉白。竹匾旁的小瓷罐里,还躺着半两雪蛤干——是他用白酒反复浸泡三日,逼出腥气与残毒,才留下的精华。

“大人!”王德安气喘吁吁跑来,额头沾着草屑,“司设监的王公公来了!说陛下请您即刻去坤宁宫!”

凌云手一抖,几粒茯苓滚落尘土。他来不及捡拾,掌心在衣襟上蹭了蹭汗,便随王公公疾步穿行于宫道。龙袍的影子在青砖上掠过,他想起昨夜皇后咳声渐歇,想起周阿婆含泪的笑,脚步竟比平日轻快几分。

坤宁宫内,暖香氤氲。皇后半倚在鎏金软榻上,虽面色仍透着病后的苍白,双颊却已有了淡淡血色。朱元璋坐在下首,玄色常服衬得他面容沉肃,手中茶盏腾起的白雾,模糊了他眼底的锐利。

“凌云,过来。”他抬手指向榻前。

凌云跪在榻前,将三根手指搭上皇后腕间。脉搏在指下跳动,弦细之势已缓,滑利之感渐增——肺痨余毒被压制住了。他凝神片刻,沉声道:“回陛下,娘娘脉象趋稳。只是脾虚湿重未消,仍需健脾祛湿之方调理月余。”

皇后闻言,竟挣扎着要坐起,被凌云按住手背。那只手微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暖意:“凌大人,辛苦你了。”

“臣不敢。”凌云垂眸,指尖却触到皇后掌心薄茧——那是常年习字留下的印记。

朱元璋放下茶盏,目光如炬,扫过榻边那罐琥珀色的蜜膏、枕畔的青布香包,最后定格在凌云沾着药渣的袖口:“太医院院使说你偷懒,被朕罚去晒药场。”他声音陡然转厉,“晒药场是杂役干的活,你倒真去了?”

凌云一愣,抬眼正对上帝王审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