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使臣李文一行,在定北堡盘桓两日后,带着复杂难言的心思和那份关于“连珠铳”的密报,匆匆离去。堡内紧张的气氛稍缓,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送走李文后,沈炼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原先吴振业的书房,如今的议事密室内商议。

“李文看似动摇,实则老奸巨猾。”韩墨首先开口,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招安是假,拖延时间、探听虚实是真。朝廷绝不会允许我们这等拥兵自重、又握有犀利火器的势力安稳存在。下一步,要么是分化瓦解,要么就是调集重兵围剿。”

徐渊靠在椅背上,脸色比前几日更差,呼吸带着沉重的杂音,但眼神依旧清明:“朝廷……内部亦非铁板一块。党争激烈,边患四起……短时间内,未必能抽调足够兵力北上。此乃……我等喘息之机。然,需防其……以夷制夷之策。”

“以夷制夷?”石柱没太听懂。

“就是借刀杀人。”我解释道,“鼓动北莽,或者周边其他势力来打我们,朝廷坐收渔利。”

赵铁鹰独眼一瞪,狞笑道:“来得好!正好让老子活动活动筋骨!”

沈炼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韩先生,徐老所言极是。朝廷内部掣肘,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阿七,各方动向,尤其是北莽和墨羽,需加倍留意。”

阿七点了点头,声音低沉:“北莽‘夜蛾’自上次袭击后便蛰伏起来,但边境几个部落的调动有些异常。墨羽……依旧没有直接接触,但我们在南边商路的几个点,都发现了他们活动的痕迹,似乎在收购大量铁料和硫磺。”

收购铁料和硫磺?他们也想大规模制造火器?我的心微微一沉。技术的扩散,终究还是引发了连锁反应。

“我们的根本,在于工坊,在于持续不断的军械优势。”沈炼看向我,目光凝重,“罗都尉,新工坊重建进度如何?‘连珠铳’能否尽快量产?”

我深吸一口气,汇报道:“新址已选定,水力锻锤基座正在浇筑,预计十日内可完成主体重建。但‘连珠铳’结构复杂,对材料和工匠要求极高,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月产不会超过五支。当务之急,是扩大普通黑风铳的产量,并尽快修复和增强堡防。”

“五支……太慢了。”沈炼眉头紧锁,“我们必须抢在朝廷或者北莽反应过来之前,拥有足够自保,甚至……反击的力量。”

一直沉默的韩墨忽然道:“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寻求‘合作’。”

“和谁合作?”石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