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背后肯定有联系,只是他还没完全看透,但隐约摸到了轮廓。

赵瑞龙听了这话,想起多年前的一个传闻:一伙二代看中缅北那片的混乱,想去搞项目,说是种甘蔗,不让当地人再种鸦片,还拿到了开发批文——当然,那不是国内的正式批文,而是某位的手书。

次年,明家就崛起了。

缅北电诈行业日渐兴旺,赵瑞霞的身影也在其中若隐若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赵瑞霞的出现,就代表了赵立春的态度。

赵瑞龙忽然想到赵立春刚当上书记时推出的“缅北帮扶计划”。

大家都知道这是份肥差,赵瑞龙当然也想参与,可赵立春却第一次拒绝了他。

现在回想起来,从那之后,赵瑞霞就很少露面了。

赵瑞龙不太确定地对祁同伟说:“同伟,你还记得当初那个缅北帮扶计划吗?”

祁同伟愣了一下。

那时候他还是吕州的检察长,省委确实发过那样一个文件。

可当时的大背景是推动东南亚开发,谁也没太把一个文件当回事——有没有实际行动还两说。

现在看来,那更像是一纸证明。

祁同伟并不清楚文件的具体内容。

然而,一旦将其与赵瑞龙相联系,情况便截然不同——这几乎成了铁证。

赵家确实牵涉进了缅北的动荡。

这件事非同小可。

缅北的混乱并非普通案件,仅被解救的人质就超过四万名。

园区内丧生的人数难以统计,未查明身份的身份证明就有数万张。

可见此事之严重。

别说赵立春,任何人一旦与这件事扯上关系,都必须有个交代。

此刻的赵立春,已经毫无全身而退的希望。

祁同伟也终于明白高育良话中深意。

一时间,他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祁同伟与赵瑞龙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已有了答案。

对赵瑞龙而言,这已是彻底的绝望。

他原本还抱有一线希望,指望赵立春不倒,自己或许还有转机,至少不必死于狱中。

可若赵立春倒下,一切就都结束了——赵瑞龙将再无翻身可能。

他的全部希望,都系于赵立春一身。

而现在答案已昭然若揭:赵立春与缅北事件有关,无法脱身。

此刻的赵瑞龙近乎绝望。

他从未想过,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父亲,竟也会落得如此结局,一时之间心神恍惚。

猛然间,他看向身边的祁同伟,急切地问道:

“老祁,祁书记,你告诉我,我父亲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倒下?会不会?你告诉我实话。”

看着赵瑞龙如此反应,祁同伟心头涌起一丝悲哀。

他认识赵瑞龙多年,彼此相处虽不算十分融洽,但至少没有过激烈冲突。

无论是山水集团的事,还是大高小高之间,赵瑞龙虽有手段,但并未太过分。

此刻见他这般模样,祁同伟心中不忍。

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到了这个层面,就不再是倒不倒的问题了,关键在于人本身。”

要看老书记怎么应对,毕竟现在这局面。

老书记背后,也得有人站出来才行。

否则事情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别担心,老书记总会有办法的。

不过也别太乐观。

好好吃饭,好好休息。

坚持住,说不定还有转机。”

说完,祁同伟就走出了房间。

随着他的离开,房间里又响起电视的声音。

虽然吵闹,却显得格外冷清。

赵瑞龙的关押地,仍是武警驻地。

祁同伟刚走出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