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辽邦若欲战,那便战

江祈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果然如他所想,刘娥有事相求。

他端起面前的玉杯,轻呷了一口宫中御酿的琥珀光酒液:“太后特意邀我前来,想必不只是为了告知我此事,关于这增加岁币的要求,太后心中......究竟是如何考量的?”

刘娥见江祈年直接切入核心问题,也不再绕圈子。

她轻轻叹了口气:“先生有所不知,先帝在位后期,笃信祥瑞,大兴‘天书封祀’之事,耗费钱粮无数,国库本就空虚。”

江祈年闻言点了点头。

“天书封禅”之事,江祈年自然是知道的。

当年,宋真宗在寇准等主战派大臣逼迫下亲征,最终与辽签订 “澶渊之盟”,以每年支付 “岁币”的方式换取和平。

盟约虽结束了战乱,但在宋真宗看来,这是 “城下之盟”,有损帝王威严。

为了重塑威望,宋真宗搞了“天书降临”,甚至还效仿秦皇汉武,也搞了“泰山封禅”等一系列仪式 ,将皇权与神权绑定。

这场运动,持续了将近十年,将北宋数十年的积蓄耗费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自此以后,历代帝王都未再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不是搞不起,而是不想和宋真宗为伍。

可以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让封禅的 “神圣性” 大打折扣。

刘娥继续道:“如今陛下年幼,朝局初定,百废待兴,各处都需要用钱,如今再凭空增加如此巨额的岁币,无疑是雪上加霜,实乃我大宋难以承受之重负。此事若应下,无疑是剜肉补疮,苦的终究是天下百姓,可若不应......”

到这里,她没再继续说下去。

但江祈年和她都明白,若是她拒绝大辽的要求,很大概率会再起战端。

以大宋如今积贫积弱的情况来看,一旦开战怕是“靖康之耻”得提前了。

“若在以往,哀家或许......或许也只能忍下这口气,暂且应下,以求边境安宁,待日后国力恢复再从长计议。”

刘娥抬起头与江祈年对视:“毕竟,一旦拒绝,辽人铁骑南下,烽烟再起,届时生灵涂炭,哀家恐成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