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域外之权

“第四步:这些商户、铁匠、布商等等,他们赚了钱,又要去进货、支付原料、雇佣人手……钱继续流动。”

“第五步: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这些钱的一部分,又会以税收的形式,回流到朝廷手中。”

赵天成画了一个大圈。

“看见了吗?钱,就像水一样,从朝廷这个源头,通过铸币和支出流出来,流入整个社会的协作网络,滋润每一个环节,驱动着粮食、布匹、兵器、劳务等各种实物的生产和流动,最终完成‘养兵’这个目标,然后又通过税收,部分回流到朝廷。朝廷收回这些钱后,可以再次投入流通,或者熔毁重铸。”

“这个循环的关键在于:朝廷必须确保,它发出去的钱,最终能换回它需要的实际资源,比如粮食、布匹、人力等。而这一切能成立的前提是:所有人都认可秦半两的信用,愿意接受它,愿意为了获得它而付出自己的劳务。”

牢房里鸦雀无声。

这个货币流通的模型,将抽象的经济运行具象化地展现在扶苏和章邯面前,冲击力无比巨大。

章邯颤声道:“如此说来……朝廷……朝廷实则是用‘信用’和‘铸币权’,在调动天下资源?若循环顺畅,则国富民强;若循环阻塞,或钱币信用崩塌,则……”

“则天下大乱!”赵天成斩钉截铁,“如果朝廷滥发钱币,比如为了应付巨额开支,疯狂铸钱,但社会实际创造出来的财富,比如粮食、布匹等并没有同步增加,那会发生什么?”

扶苏下意识地回答:“钱多物少……则钱不值钱,物价飞涨?”

“对!这就是‘通货膨胀’!”赵天成点头,“同样一石米,原来卖三十钱,现在因为钱太多,可能涨到三百钱!朝廷发出去的军饷,看起来数额没变,但实际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戍卒要饿肚子!官员俸禄不够养家!百姓积蓄缩水!这意味着朝廷用同样的钱,实际上能调动资源的能力下降了!这是在掠夺所有持有钱币的人的财富!是在自毁信用长城!”

“反之,如果钱币供应不足,比如铜料紧缺,或者朝廷刻意减少铸币,又会如何?钱少物多,则钱更值钱,物价下跌?听起来不错?”

赵天成自问自答,“错!这叫‘通货紧缩’!同样一把剑,原来卖八百钱,现在只值五百钱。工匠赚的钱少了,可能就不愿多生产了。大家更愿意把钱藏起来,因为觉得明天钱会更值钱,能买到更多东西,于是消费和投资减少,经济活动萎缩,协作网络运转放缓,同样会导致经济凋敝!朝廷征税也征不上来实物或钱!”

嬴政在隔壁听得心神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