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总要让人有路可走。

陛下果然要迈出这最大的一步。

他立刻收敛心神,进入状态:“陛下圣断。彻底放松徭役兵役、减轻赋税,乃释放民力之根本。然此举亦蕴含巨大风险。首当其冲,便是国库收入骤减。以往工程、战事所需人力物力,将无以为继。此其一。”

嬴政点头:“朕知。故而其‘向外开源’之论,虽看似荒诞,却非无的放矢。蒙恬。”

蒙恬上前一步:“末将在。”

“北疆互市,需加速筹备。细则要更快拿出。不仅要易货,更要思量如何将我秦地之物产,大量输往草原,换取金银牲畜。此事关乎新策成败,军队需提供保障,确保商路畅通,震慑宵小。”嬴政命令道。

“末将遵旨!”蒙恬领命,随即提出担忧:“然,陛下,若大幅削减戍卒徭役,长城停修,边军兵力补充亦会受影响。短期内,军力或会有所下降。一旦互市未能即刻见效,或匈奴反复,边防空虚,恐生大患。”

“此险不得不冒。”嬴政道,“旧法已难以为继,如抱薪救火。军力问题,朕有所思量。裁撤、减缓不必要的工程,所省钱粮,一部分可用于供养一支更精锐的常备军,替代以往大规模征调的戍卒。兵不在多,在于精。蒙恬,你部当前首要任务,是精练骑兵,形成快速打击之力,而非困守工事。”

蒙恬若有所思:“陛下之意,是以质代量?若粮饷充足,编练精锐,确比驱使疲敝之众更善战。”

“正是此理。”嬴政看向李斯,“削减徭役赋税,需有步骤,不可一蹴而就,引发动荡。李斯,新法条款需修改。明确削减幅度、时序。何项工程可停,何项役可减,减多少,各地情况不同,需有细则。避免地方官吏借此盘剥或执行走样。”

李斯迅速回应:“臣明白。可先选择几处赋役最重、民怨最深的郡县试行。减役之后,鼓励垦荒,官府提供粮种、农具借贷,待收成后偿还。如此,民得休养,地亦得耕,数年之后,税基或能回升。至于国库空虚,除开源外,节流亦至关重要。阿房宫、骊山陵等工程,是否可暂缓或缩减规模?”

嬴政沉默片刻,最终决断:“可。非急务工程,一律暂缓。集中财力于新政与军备。”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意味着他要亲手暂停自己追求的一些象征。

“陛下英明。”李斯继续道,“第二重风险,在于人心。骤然放松管制,恐使黔首以为朝廷软弱,以往积压之怨气可能以更激烈之方式爆发,滋生懈怠甚至抗法之事。六国余孽更可能趁机煽动。”

“故此,‘笔杆子’之事,刻不容缓。”嬴政接口道,“蒙毅。”

“臣在。”

“文渊阁筹建需加快。舆情搜集要立刻开始。针对新政,要预先编织叙事。告知天下,减役减赋乃陛下体恤民艰,予民休养,旨在富国强本,而非朝廷力弱。要将朝廷之主动作为,阐释为圣明远见。同时,严密监控各地言论,对散播谣言、煽动对抗者,严厉打击不贷。”嬴政的指令非常清晰。

蒙毅郑重应诺:“臣遵旨。必使新政之善意,准确传达于民,亦使叵测之徒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