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机会成本

扶苏立刻想到少府辖下的各种官营作坊,似乎可以在这个领域实验一番。

“第三种,就是你刚才问的边际效益递增。除了识字,还有像修路。路修通之初,走的人少,效益不显。但路成网络,商旅往来频繁,每多一个商人使用这条路带来的贸易增益和税收可能越来越大。但这往往需要前期巨大投入和耐心等待。”

“第四种,比较坑爹,是边际成本递增。比如找矿。在容易发现的地方,找到一个新矿脉成本低。但好找的矿都找完了,要想再增产,就得往更深、更远、更危险的地方去找,每多找一单位矿产,花费的人力物力直线上升。你们现在找铜矿铁矿,是不是有这感觉?”

扶苏沉重地点点头,何止矿产,良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似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最容易开发的资源早已利用,进一步的扩张代价惊人。

“明白了这些,”赵天成总结道,“你就该知道,干啥事都不能光想着‘我要更多’‘我要最大’,而得琢磨多搞这么一点,划不划得来?’”

他看向扶苏,眼神里带着点戏谑。

“现在,你用这‘边际’的尺子,再去量量你们大秦干的那些事。比如,那没完没了的徭役。每多征发一万民夫,带来的额外好处,多修的城墙里程、多开的荒地,还有多少?而付出的额外代价,少收的粮食、多生的怨气、埋下的叛乱种子,又涨到了多少?心里有点数没?”

扶苏脸色发白,热水都驱不散那股寒意。

他几乎能清晰地“看”到那条代表民怨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帝国的版图上疯狂地陡峭上扬,早已远远超过了那条疲软下滑的防御效益曲线!

巨大的浪费和危险,在这把“边际”的尺子下,暴露无遗。

“还有赋税。”赵天成毫不留情地继续捅刀,“田里收成好的时候,多收三五斗,农夫也许还能承受。收成不好,或是税赋已经收到快刮地皮了,你再多收一斗,可能逼得人家砸锅卖铁、卖儿卖女,甚至干脆提刀跟你拼命。这多收一斗的边际成本,可能是逼反一家良民!而朝廷拿到这多出来的一斗粮食,能顶多大用?边际效益低得可怜!”

扶苏他声音都有些发颤。

“先生之意是……朝廷施策,非但要观总量,更需审慎评估每增一分开销、每多一分征敛所带来的边际效验与边际代价?当其效验骤减、代价骤增之时,便应力挽狂澜,及时止损,而非……而非一味加码,直至……直至崩毁?”

“总算说到点子上了!”赵天成重重一拍水面,“不然你以为呢?真当龙椅是焊死在地上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啊,就是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边际成本!等到最后一个饼子把人吃吐,最后一文钱把人逼反,你再想回头,嘿,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