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并非朝会之期,怎会突然有圣旨临门?
贾璘压下心头疑虑,沉声道了句:“前面带路。”
话音未落,已率先迈步朝府门方向走去,
王熙凤提着裙摆紧随其后,指尖不自觉攥紧了帕子。
府门前,明黄色的圣旨卷轴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传旨太监高抬着手臂,身后跟着两名佩刀的禁军,神色肃穆。
见贾璘赶来,太监才缓缓展开圣旨,尖细的嗓音在府门前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命忠福王贾璘,即刻陪同太后前往青州视察民情,沿途体察民生疾苦,以慰圣心。
另,青州乃忠福王封地,着令王伴太后于封地内赏秋养身,以尽孝道。
随行人员由忠福王自行钦点,钦此!”
贾璘心中一动——所谓“视察民情”不过是幌子,
太后这是借故要去他的青州封地散心养身。
他俯身接旨,朗声道:“臣,遵旨!”
起身时,传旨太监已收起圣旨递来,笑着打了个哈哈:
“王爷,太后特意吩咐,此行不必拘礼,您只管选些贴心人同行便是。”
贾璘颔首应下,待太监离去后,才转身看向身后的王熙凤。
“随行的人,你算一个。”
贾璘直言,目光掠过庭院,忽然想起城郊别院的那抹素白身影,
“妙玉师父也得带上,她性子静,太后平时也念佛,正好能陪太后说说话。”
末了,又补充道,“再挑三十三名锦衣卫精兵,务必都是可靠之人。”
王熙凤眼珠一转,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带自己是为了料理行程琐事,
带妙玉是为了妥帖照料太后,锦衣卫则是为了暗中护驾,这般安排周全又不张扬。
她点头应道:“我这就去拟名单,顺便让人告知妙玉师父一声。”
“至于府中之事……”贾璘顿了顿,目光投向内院方向,
“让李纨和黛玉暂代打理吧。
李纨持重,黛玉心细,两人搭着,我放心。”
话音刚落,便有下人来报,说太后的仪仗已在城外十里亭等候,只待贾璘一行人启程。
贾璘快步回房换了朝服,刚踏出房门,便见王熙凤已带着拟好的名单候在廊下。
两人并肩朝外走时,远远瞥见妙玉一身素白僧衣立在二门处,
手中提着一个小巧的布包,显然已得了消息。
三日后,队伍在城外集结。
太后乘坐的鎏金马车缓缓停下,车帘掀开的瞬间,众人皆暗自惊叹——
五十出头的太后,肌肤依旧细腻饱满,珠圆玉润的身姿裹在绣金锦袍中,
鬓边斜插一支赤金镶珠步摇,举手投足间既有皇家的高贵威严,
又透着几分岁月沉淀的风韵,望去竟只像四十许人。
她看向贾璘,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忠福王,此番青州之行,便多劳你费心了。”
贾璘躬身行礼:“臣必护太后周全,不负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