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蒙恬凝视片刻,面色渐沉。

那是大秦的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乃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方能获得的殊荣。

此制由司马错仿魏武卒而创。

大秦百万雄师之中,迄今仅遴选千人。

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群,

更要精通马战步战,任何兵器到手皆能运用自如。

堪称大秦的兵中之王!

这些锐士,唯始皇可调动。

蒙恬即刻率众相迎。

“大将军,监国诏令!”

九原大营。

徐冶随人步入五日前来过的监军行辕。

彼时他曾在此谒见扶苏、蒙恬,转述赢无限的“预言”,恳请扶苏返回咸阳。

徐冶满怀希冀而来,

自以为将立大功。

不料,

扶苏听罢非但拒绝返京,更斥其妖言惑众、扰乱军心,欲将他就地正法。

两年前扶苏离京时,始皇尚且年富力强,正雄心勃勃地筹划第六次南巡。

扶苏绝难相信,短短两年光阴,始皇竟会病逝。

他更怀疑,

此乃咸阳城中有人设局,欲诱他返京,使始皇愈发厌弃于他。

历经数次劝谏未果反遭斥责后,来到九原的扶苏开始沉心自省。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浸润。

若以后世眼光观之,他堪称理想丰盈、饱读诗书的文雅君子。

他未曾亲历战火,

亦无始皇幼年险象环生的遭遇。

他的童稚与少年时光,皆在咸阳宫中随淳于越等博士修文习礼。

若一切顺遂,他本可待始皇千秋之后,安然继承大统,践行理想。

然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随着朝堂之上围绕分封与郡县之议、儒法之争日趋激烈,

乃至出现讥讽始皇、动摇统治的妄言——

秦始皇终于下定决心,明确将定为帝国的主导思想。

为此,始皇将扶苏的老师淳于越等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扶苏难以忍受,毅然进谏:这些儒生都尊奉孔子学说。

如今陛下以严法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荡不安。

始皇大怒,将扶苏贬到九原担任监军一职。

在九原的日子里,扶苏时常反思过去。

每当想起老师淳于越的死,他就感到深深的恐惧。

始皇会不会因为厌恶他,也将他赐死?到那时,他该怎么办?他能反抗吗?

人的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心比天高的无知快乐与希望;不甘人后的奋斗与煎熬;毫无回报的愤懑与失望;最后是坦然的平凡和颓废。

在这种心境下,扶苏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失去了往日的飞扬激昂,也失去了在咸阳参政时的胆魄与锐气。

就像一块被磨去棱角的石头,他变得忧郁而软弱。

对始皇,他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以及隐藏的怨恨。

这些复杂矛盾的情绪,使扶苏对徐冶的到来和劝说极为反感。

回咸阳?他眼前浮现出淳于越等四百多人被坑杀、鲜血染红大地的场景。

他宁愿留在这苦寒之地,与天地为伴,与牧民为友。

幸好当时蒙恬在场。

他制止了扶苏,建议先将徐冶控制起来,同时联系他的弟弟蒙毅查明真相。

若是假的,就将徐冶交给始皇处置;若是真的...

古代通讯十分不便,尽管始皇修建了九条驰道贯通天下,消息仍要靠快马传递。

就在蒙恬和扶苏等待蒙毅回信时,咸阳的诏令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