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东,将此事告知项梁,起兵复仇!”
青年强忍杀意,悄然消失在人群中。
一直站在张良身旁的王承,朝青年离去的方向瞥了一眼。
凭借筑基期的修为,他对气息的感知极为敏锐。
人群中的敌意与杀意,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般分明。
但王承并未采取行动。
让韩良如此风光的目的,不正是为了让潜伏在城中的六国之人,将此事传至江东么?
巡城结束后,王承带着张良来到了尚工坊。
“制作同一器物,其大小、长短、宽度必须一致;不同规格的,不得混同出厂。”
“器物上刻录工匠之名,以核查其诚信。
制作不当者,必受惩处!”
吕不韦担任秦相时,对大秦的商业与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他首创的“物勒工名”
制度,塑造了大秦的精工美誉,使工匠精神流传千古。
无论古代还是近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国力与后勤。
为确保武器的标准化生产,大秦建立了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丞相、工师、监丞、工匠。
这四个人的名字都将刻在武器上,这便是“物勒工名”。
如此一来,任何劣质产品都能追溯至制造者,并予以惩处。
负责监制的官吏也将受到刑罚。
正是凭借如此严苛的管理,加上精简与标准化的生产,秦军才真正成为了一支“武士之师”。
尚工坊紧邻渭水,是咸阳规模最大的工匠聚集地,分为铸造、纺织等不同区域。
张良路过铸造工坊时,望见院中空地上矗立着一座青光熠熠的火炉。
突然——
炉盖开启,一道金精之气冲天而起。
紧接着,一根根手臂粗细、三尺多长的通红金属条从炉口吐出,落入备好的冷泉之中。
嗤嗤声响不断——
白雾滚滚蒸腾。
“出了,是钢!”
“真的是钢啊!”
工匠们纷纷惊呼。
“神炉,神炉啊!”
呼呼呼……
青阳炉内火焰翻腾,传出意识的波动:“不够,不够,再多拿些好吃的来!”
灵器有灵,青阳炉亦然。
它在祭炼玉玺与尚方宝剑之后,汲取了部分国运,正处于蜕变的关键阶段。
对它而言,炼化矿石与金属所提取出的金精之气,正是淬炼自身的食粮。
当然,维持它的运转,需由赢无限注入法力。
如今每补充一次法力,约能持续燃烧一个时辰。
“快,去搬铁锭和青铜锭来!”
铸造工坊的工师下令。
“程工,没有了!咱们准备锻打一个月的粗铁和青铜,全被神炉炼完了!”
工匠回报道。
“这么快?”
工师大吃一惊。
驻足旁观的张良听到这番对话,不禁愕然,问道:“那炉子,是何等神物?”
王承答道:“它名为青阳炉,能炼钢铸铁,锻造兵器!”
张良瞪大眼睛:“这……如此神器!但若有了此炉,工匠岂不无用了?”
王承摇头:“不然,这炉子目前只有陛下能够使用。”
张良心中暗暗称奇。
二人继续前行,来到织造坊,步入一处工池旁。
“咦,那边晾晒的是什么?是织布吗?”
张良目光所及,池边空地上木架整齐排列。
架上放置竹筛,筛中摊着一片片浅黄色物事,似布非布,却比布更为轻薄。
“这是——纸。”
一道年轻而威严的声音传来。
张良转头望去,只见凉台之上,站着那夜见过的大秦新皇帝,他手中正执一管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