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接受了荀谌的建议,派蒋干去劝降周瑜,顺势又和荀谌商量,等孙权退兵后,是不是可以抽调一部分钱粮和幽州交易,帮袁熙缓解一下困境。
草原上的平静高度依赖冀州和中原的钱粮,没有好处,塞外的蛮族是不会听话的。
荀谌委婉的拒绝了。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合肥之战已经证明,我军现有的骑兵足以取得对江东军的优势,没有必要花钱再去购买战马。与其帮袁熙解决问题,不如反攻江东,尽快完成天下一统。
荀谌的语气很坚决,但他内心清楚,以袁谭目前的实力,基本不太可能反攻得手。能维持住平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陆战,中原有优势。水战,却是江东军所长,青徐水师根本不是江东水师的对手。
臧霸等人奉命率水师去截断江东军的后路,在广陵一带被孙韶拦住,没占到一点便宜。至于吃了多大亏,臧霸没说,荀谌也没兴趣打听。以他对臧霸等人的了解,但凡不报功,必然是吃了亏。
郭图收到消息后,已经决定插手凉州事务,争夺进攻益州的主导权。
当然,安排荀衍转投袁熙也是后手之一。
每次想到这些,荀谌都对袁熙非常不满。作为袁谭的同母弟,袁熙居然不表态支持袁谭,这简直是荒唐,甚至可能说是袁熙野心的暴露。
再一次碰壁,袁谭既生气,又无奈。
自从袁绍登基,他被封为吴王后,形势并没有烃好,反而更加严峻了。以前,汝颍人还是支持他们父子的,最多只是和冀州人争锋。现在倒好,汝颍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对他们父子严防死守,甚至不惜和冀州人、凉州人结盟。
他们拥护新生的大陈王朝,但他们拥护的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大陈王朝。如果有人想做出改变,哪怕是天子,也必然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击。
恍惚之间,他们成了党人奋死抗争的朝廷,而且党人的底气更足,态度也更为强硬。
他们虽然没有明说,意思却不言自明,连大陈王朝都是党人扶持起来的,谁能违反党人的意志?
党人的强势,连自幼受党人熏陶的袁谭都有些无法接受,但是让他与荀谌等人决裂,他又做不到。一是情感上不允许,他做不出过河拆桥的事。二是现实上不允许,没有党人的支持,他什么也做不成。
他如笼中鸟,只能发出无奈的呻吟。
——
蒋干去得快,回来得更快。
周瑜明确的拒绝了他的劝降,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下一步作战计划。鉴于合肥城的坚固,周瑜决定放弃进攻,但他也不打算退回江东。他将在巢湖的出水口建一座城,夹水而立,作为下一次进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