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忍一时,风平浪静

孔融语塞,瞪着荀彧,张了几次嘴,却没说出一句话来。

他们都很担心刘备坐大,谋夺天子之位。刘备虽然不像袁绍一样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却一直以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自居,现在又因拥立天子恢复了宗籍,成了真正的宗室,篡位比袁绍方便多了。

但他们又离不开刘备。

跟着天子从中原来的大臣不少,兵却不多,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辽东的主力就是刘备的近万人马,还有依附刘备的四千乌桓骑兵,根本没人能动摇刘备的地位。

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提醒天子要防范刘备,不要给刘备太多的权力,也不要再给刘备立功的机会,以至于尾大不掉。以裂土分封的条件诱惑刘备南征乐浪、三韩,别待在辽东,威胁天子。

你去打乐浪、三韩,甚至是倭国,最好永远别回辽东。真要打下来了,就封给你。打不下来,损失的也是你的人,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坏处。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可是一旦涉及到辽东安全,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刘备不在辽东,谁来负责辽东的防务?

是由刘备安排,还是朝廷自己安排?

刘备安排,那辽东还是刘备说了算。朝廷安排,朝廷没有合适的人选。万一被高句丽打败了,最后还要刘备救驾,岂不是得不偿失?

换作以前,他们可能还想赌一赌,毕竟曹公败了还有袁绍,虽然都有野心,终究都是汉臣,不至于做得那么绝。高句丽就不同了,那是蛮夷,野蛮粗鄙,没什么道理可讲,只知道杀人。

所以,他们根本不敢赌,生怕被高句丽赶尽杀绝,毁了汉家的最后一点香火。

面对荀彧的问题,孔融怎么回答都不对。

是天子亲自上阵,搏一个未来,还是任由刘备坐大?

要不然,就听天由命,放弃复兴的想法,老老实实的在辽东待着,接受刘备的保护。

见孔融神情尴尬,荀彧有些不忍。他一向敬重孔融,否则也不会请孔融出面,到幽州说服袁熙。只是到了辽东之后,孔融、杨彪等人为了防范刘备,实在做得太过分,他不得不在这种场合表明态度,好让他们顾全大局,尽量不要激怒刘备。